- 背景:唐宪宗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怀谏年仅十一岁,被立为副大使,军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家僮蒋士则等人手中。
- 分析:李吉甫建议出兵讨伐,李绛却认为不必用兵,魏博会自然归顺。他指出两河藩镇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互相勾结支援,但魏博内部田怀谏年幼软弱,军权旁落,必然会引发众怒,将士们会另选主帅,而新主帅为了立足,必定会归顺朝廷。
- 结果:不久后,魏博军中果然发生哗变,田兴被士卒拥戴为留后,他杀死了蒋士则等十余人,将田怀谏迁到外地。田兴表示归顺朝廷,李绛又建议宪宗厚赏田兴,以感化其他藩镇。宪宗听从,其他藩镇纷纷表示愿意服从朝廷,收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
《智囊全集》明智部亿中卷中这些故事蕴含着以下底层逻辑: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 范蠡之灼见:范蠡深知长子和小儿子因成长环境不同形成的不同人性特点,长子节俭惜财,小儿子挥金如土,基于此判断长子可能因不舍钱财而坏了营救弟弟之事。
- 李绛预测魏博归顺:李绛清楚藩镇将领和士卒们追求权力和利益的人性本质,预料到魏博内部因权力分配不均会引发变乱,新掌权者为求稳固会选择归顺朝廷以获取更大利益。
对局势的精准分析
- 曹操有知事之智:曹操准确分析了袁绍和刘备的情况,认清袁绍多疑迟缓的性格导致决策缓慢,以及刘备根基未稳的局势,从而果断做出东征刘备的决策,抓住了战机。
- 李泌陕虢平乱:李泌对陕虢的军事、政治局势有清晰认识,明白达奚抱晖虽掌握一定权力但人心未稳,其他将吏也处于观望状态,所以采取先稳定人心、分化瓦解的策略,成功平定叛乱。
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
- 范蠡之灼见:范蠡明白在营救过程中,钱财能否舍弃以及相关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对结果的影响,遵循了事情发展中关键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规律。
- 曹操有知事之智:曹操知晓在战争中战机稍纵即逝,以及各方势力的发展态势,遵循了军事斗争中把握时机、各个击破的规律。
- 李泌陕虢平乱:李泌深知叛乱平定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心问题,遵循了治乱先稳人心,再逐步解决具体问题的规律。
- 李绛预测魏博归顺:李绛掌握了藩镇势力内部权力斗争以及与朝廷关系的一般规律,即内部权力失衡会引发变动,新势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巩固地位,所以准确预测了魏博的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