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明智部经务卷四(一)

借古鉴今 忙种 1158 字 21天前

何武辨奸

- 案例内容:沛郡有富翁,财产二十余万。其儿才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女儿不贤。富翁病危时,怕女儿夺财产害儿子,就把全部财产给了女儿,只留一把剑给儿子,约定儿子十五岁时给他剑。儿子十五岁后向姐姐要剑不得,就到郡府告状。太守何武判决财产归儿子所有,理由是富翁知女儿贪婪,儿子年幼若分财产给他恐遭不测,所以暂全归女儿,而剑象征决断,是期望儿子长大后能通过法律手段要回财产。

- 智慧体现:何武通过对富翁留剑这一行为的深入解读,洞察到其背后的深意,不被表面的财产分配所迷惑,运用智慧做出了公正的判决。

吕端大事不糊涂

- 案例内容:宋太宗时,吕端为相。在立太子等重大问题上,吕端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决断力。当宋太宗驾崩后,宦官王继恩等阴谋废太子另立他人,吕端察觉后,果断将王继恩锁在房内,然后入宫说服皇后,确保太子顺利即位。

- 智慧体现:吕端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地察觉到阴谋的存在,并且以果断的行动化解了危机,确保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体现了他在大事面前的明智和担当。

李泌调兵

- 案例内容:安史之乱时,李泌为唐肃宗出谋划策。他分析敌我形势,提出了先疲叛军、再断其归路、最后聚而歼之的战略。建议唐军不要急于收复长安、洛阳,而是派重兵绕到叛军后方,攻打其薄弱环节,使叛军首尾不能相顾。

- 智慧体现:李泌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能从全局出发,准确把握战争形势,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作战计划,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展现了其在军事政务方面的高超智慧。

《智囊全集·明智部经务卷》中案例的底层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洞察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