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马共继续与当局对抗。
这个时候,新加坡和沙巴沙捞越尚未和马来亚联合邦合并,马来亚的范围就是后世西马一带。
此时,马来亚有一个代表华人利益的组织叫马来亚华人公会,马华公会是合法组织,坚持通过议会为华人争取利益,让马共失去了大部分的群众基础,1960年之后,马共逐渐撤退到马来亚和泰国边境泰国一侧的山林,坚持游击战争,时刻威胁着马来亚政府。
马共活动的地方在泰南四府,即北大年、也拉、陶公和宋卡四府。这里山高林密,重峦叠嶂,地形复杂。
而且,泰南四府的政治形势也非常复杂。
泰南四府历史上属于北大年王国,是一个以马来人为主的伊斯兰王国。后来北大年王国成为暹罗王国的属国。英国人占领马来亚之后,和暹罗签订条约,北大年王国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属于英国,后来成为马来亚领土,一部分正式加入暹罗,就是现在的泰南四府。
暹罗在泰南四府强行推行泰语,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埋下了分裂的种子。1947年北大年伊斯兰同盟要求的七项自治要求被拒绝 ,引起了一系列的动乱。
1959年,北大年国民解放阵线成立,分裂组织开始了有组织的武装活动,这一分裂活动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后世 ,泰国政府不愿启动克拉地峡运河工程,就是担心一旦开凿运河,会加剧泰南的独立趋势。
这个时候,泰国政府的军事能力有限,对于边远的泰南四府地区的分裂势力和境外武装势力的打击不够,几乎是放任的状态。
但掸邦的横空出世,让历史有可能出现新的走向。
掸邦的发展历程,泰国政府是非常清楚的。
大泰民族协会的背后,其实就是泰国政府。
二战时期,受泛泰主义的影响,泰国军队还配合日本军队进攻过中国远征军。
泰国政府清楚掸邦军队的战斗实力,特别是山地战的能力。
泰国政府决定对泰南采取军事行动,就想到了掸邦。
基于多年和掸邦的关系,泰国外交部和掸邦驻泰国大使馆联系,表达了希望掸邦出兵泰南,帮助泰国打击分裂势力和境外武装势力的愿望。
泰国政府提供武装行动的全部武器弹药,并援助掸邦三架武装直升机、三架运输机、两架侦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