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长时间,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李氏祖宅就焕然一新。

祖宗牌位和那些珍贵书籍,都被大爷爷小心翼翼地妥善藏了起来,至于祖宅里的家具,则由大爷爷他们几个兄弟平分了。

宽敞的正房被打通,改造成了一间明亮大气的教室,太爷生前居住的东厢房暂且保留,成了李小虎的住所,西厢房摇身一变,成了厨房兼食堂以及李心的房间,至于那几间耳房,如今堆满了杂物,成了杂物间。

一番忙碌之后,直到去年夏天,靠山屯小学总算初步建成。

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还没去县里报备,毕竟,总不能上报说让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屁孩当老师吧。

虽说如此,李小虎心里却跟明镜似的,知道很快就会有“得力帮手”前来,这不,今儿个他就和李心赶着牛车来接这群“生力军”了。

两人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镇上,放眼望去,只见好多大包小包的青年男女,熙熙攘攘地分成一个个队伍。

在这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下乡的知青们大多怀着满腔热血,响应号召,报名投身农村建设,不少队伍正宣读红书,唱着红歌。

李小虎和李心径直来到知青办一问,得知靠山屯的知青还没到,要等到中午才能到。

两人这次是独自赶着牛车来的,时间充裕,便寻思着先去姑姑那歇歇脚。

念头一闪,牛车便朝着国营饭店赶去,他姑姑的丈夫赵建国,是国营饭店的大厨,姑姑嫁人后也跟着进了国营饭店当服务员。

“姑姑,我来啦~!”刚一进店门,李小虎就扯着嗓子喊了一嗓子,那脆生生的声音顿时吸引了众人目光。

“哟,小虎,你今儿个怎么有空出来啦,不在村里教学生了么?”姑姑正在跟人唠嗑,闻声转过头,见是李小虎,脸上瞬间绽放出欣喜的笑容,赶忙迎了上来。

“今天我帮大爷爷来接新来的知青,这会儿人还没到,我就先来你这儿歇歇脚。”李小虎笑嘻嘻地解释道。

厨房那边听到动静,姑父赵建国也走了出来,看到小虎,同样开心不已:“小虎,想吃啥,姑父给你做。”

前些年,姑姑一家回靠山屯看望李小虎,李老太热情好客,拿出各种野味招待,可把两口子惊到了。

尤其是身为大厨的赵建国,当时眼睛瞪得溜圆,立马就打听起这些野味的来历。

知晓是李小虎弄来的之后,赵建国灵机一动,跟李小虎谈妥了一桩“交易”:以后每月李小虎提供野味,他拿到饭店换成粮食给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