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三十六姓”的历史,要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当时,琉球与大明往来密切,琉球积极学习大明的文化、制度与技术。
为了帮助琉球发展航海、贸易及文化,朱元璋特意挑选了福建地区善于航海、技艺精湛的三十六姓人家,赐予他们舟船、农具、书籍等,派遣他们前往琉球。
这些人带着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知识和航海技能来到琉球,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不仅促进了琉球的繁荣发展,还始终铭记着自己的根源,保留着对大明深深的眷恋和忠诚。他们在琉球担任通事(翻译)、航海技术指导等重要职务,对琉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刻,“闽人三十六姓”的众人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泪花。
对他们来说,这是娘家来人了!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白发苍苍,激动得双手颤抖,热泪盈眶地说道:“终于盼到大明的军队了!这么多年,我们在琉球日夜盼望着能再见到亲人啊!”
旁边一位年轻后生,眼神中充满了热情与期待,握紧拳头说道:“是啊,这下我们有依靠了,一定要和明军一起,把那些倭人赶出琉球!”
而岛上为数不多的倭人,此刻却是惊恐万分。
他们原本在琉球岛上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作威作福。如今看到明军如神兵天降,战船遮天蔽日,仿佛世界末日来临。
一个倭人武士,原本平日里趾高气昂,此刻却吓得脸色惨白,手中的长刀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惊慌失措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明军来了,我们怕是在劫难逃了!”
另一个倭人则咬牙切齿,试图强装镇定,但眼神中的恐惧却无法掩饰:“不行,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得想办法逃走……”
但看着逐渐靠近的明军战船,他们深知自己几乎无处可逃。
俞大猷站在旗舰的船头,身披黑色战甲,那战甲在黯淡的天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
他身姿挺拔如松,海风呼啸着吹过,撩动着他的披风猎猎作响。俞大猷面容坚毅,线条硬朗,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更增添了几分威严与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