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造船厂的成就和挑战

言罢,他稍作停顿,目光扫向李文贵与张居正,见二人神色专注,便继续接着往下说道:“为破此等难题,我等工匠日夜钻研,反复斟酌设计之法。于龙骨架构,加粗加厚,以增船体支撑之力,使其能承载蒸汽发动机之重;至于动力传输,遍试诸般传动之器,历经无数次失败,终得一特制齿轮组,可有效减震动、缓磨损。”

张居正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许,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专注地问道:“那改造之后的蒸汽轮船,于实际应用之中,究竟有何显着成效?详细道来。”

陈海听到,恭敬地躬身行礼,神色带着一点自豪地答道:“回张阁老,今江南造船厂已成功改造百有余艘船只。其中,五百料战船改造者达三十艘。此等战船,动力相较往昔,可谓脱胎换骨,焕然一新。蒸汽之力强劲且稳,战船航速激增近三成。”

“往昔自闽地沿海至琉球,需费数日之程,如今可缩短近一日,战时机动性大增,能更快地响应战事需求,占据先机。且动力既强,战船装载辎重之量亦有所加,粮草、兵器皆可多备,持久作战之力更盛,可为前线战事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再者,我等亦改造诸多民船,投于长江航运。蒸汽轮船较之传统民船,运输之效倍增。昔日需数日方可完成之运务,今仅需半数之时。”

“长江乃我大明水运之命脉,沿岸物资流通因蒸汽轮船而加速,商贸繁荣可期。且运输之费亦有所降,以粮运为例,同等运力之下,蒸汽轮船虽燃油之费稍增,然综合考量运输时短致损耗降低,及周转之效提升,总成本较之前可降约两成。此于国计民生,皆大有裨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文贵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之色,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张居正亦面露嘉许,轻抚胡须,微微点头示意。

王猛见陈海退下,显然是说完了,他便向前一步,抱拳作揖,朗声道:“衍神公,张阁老,天津卫造船厂于改造之时,亦是困难重重,波折不断。”

“登莱水师船只型号繁杂多样,各有独特之构造,犹如形态各异之璞玉,需为每船量身定制改造之策,方能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是因此,每艘轮船之改造速度,都会相对较慢。”

张居正目光炯炯,凝视着王猛,问道:“那天津卫造船厂所改蒸汽轮船,成效如何?”

王猛挺直身躯,神色自信地应道:“回张阁老,经我等不懈努力,天津卫造船厂共改造四十艘登莱水师之船。”

“改造之后,航速提升明显,较之前平均增速约两成。且蒸汽动力系统优化之后,船只操控更为灵便自如。往昔遇复杂海况,船只转向、变速颇为艰难,犹如笨拙之巨兽,难以灵活应对。今凭蒸汽动力之精准操控,船只仿若灵动之游鱼,可灵活应对诸般情形。”

“按兵部指示,此等船只已随运送军需之船队前往朝鲜,再转赴前线,于物资运送之上,保障得力,未曾有过差池。于实际航行之中,其稳性与可靠性皆得彰显,登莱水师战力与物资投送之力,亦因此大增。”

张居正听得很满意,当即转头看向李文贵,微笑着说道:“衍神公格物出来的这等战船,实在是了不起啊!”

李文贵一听,当即笑着回答道:“我只是提出来,动动嘴巴而已。”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陈海和王猛身上来回扫视了下,然后又道:“他们的功劳,才是最大的,能根据我交代的,自己克服遇到的困难,做得非常好。内阁要给他们论功行赏才好!”

张居正听了,立刻点头道:“这个自然!”

陈海和王猛听到他们的对话,不由得大喜,连忙谢过。

随后,李文贵又接着说道:“不过蒸汽轮船,都是要耗煤的,有蒸汽轮船航线的,都要有相应的煤仓可以补给才行。”

这个事情,不属于造船厂管,显然是说给张居正听的。

李文贵见张居正点头回应,他就转头看向陈海和王猛,又缓缓说道:“二位大匠劳苦功高,成果斐然,实乃我大明船业之幸。然今战事紧迫,海上局势瞬息万变,对舟船之能要求愈苛。本公有一新任交付于你等——打造螺旋桨。”

其实,如果就倭国的话,已经差不多了。他还要点螺旋桨这个科技树,主要是为了接下来的大航海时代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