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微微点头,说道:“林郎所言极是。只是这过程恐怕会十分艰难,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和太平公主一边继续辅佐李显处理朝政,一边暗中培养李隆基的势力。他们将一些有才能的官员推荐给李隆基,让他们在李隆基身边效力,为他日后登基打下基础。
然而,李显却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举动有所察觉。他心中对李隆基的崛起感到不安,担心李隆基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开始逐渐疏远林澈和太平公主,对他们的建议也不再重视。
林澈和太平公主察觉到李显的变化,心中十分无奈。他们知道,李显已经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如今想要改变他已经十分困难。
“林郎,李显如此,我们该如何是好?若他继续这样下去,我们的计划恐怕会受到很大影响。” 太平公主焦急地说道。
林澈沉思片刻后,说道:“公主,我们现在不能与李显正面冲突。我们先按兵不动,等待时机。同时,我们要加强对李隆基的培养,让他尽快成长起来。只要隆基有足够的实力,即使李显不愿放权,我们也有办法让隆基登上皇位。”
太平公主点头道:“林郎所言极是。只是这等待的过程,实在煎熬。”
林澈安慰道:“公主,我们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就在林澈和太平公主为李隆基的上位默默努力时,朝堂之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位名叫崔湜的大臣,因贪污受贿被人揭发。这本是一件普通的贪污案,可李显却借此机会,打压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势力。
李显下令严查崔湜的党羽,许多与林澈和太平公主关系密切的官员都被牵连其中。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林澈和太平公主也陷入了困境。
“陛下如此行事,分明是在针对我们。林郎,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太平公主气愤地说道。
林澈却显得十分冷静,他说道:“公主,此事我们不能冲动。李显既然想借此打压我们,我们就偏不让他得逞。我们先配合调查,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寻找机会反击。”
在林澈的安排下,那些被牵连的官员纷纷配合调查,证明自己与崔湜的贪污案并无关联。经过一番努力,林澈和太平公主终于摆脱了嫌疑。
然而,经过此事,林澈和太平公主与李显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李显对他们的猜忌越来越深,朝堂之上的局势也愈发紧张。
林澈深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与太平公主商议后,决定再次进宫面见李显,试图与他坦诚沟通,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
“陛下,臣与公主一心为大唐,从未有过任何私心。如今朝堂局势紧张,我们不应再相互猜忌,而应共同努力,让大唐繁荣昌盛。” 林澈跪在地上,诚恳地说道。
李显看着林澈,心中虽仍有疑虑,但也知道林澈所言有理。“林卿,朕知道你和太平公主为大唐做出了不少贡献。只是如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朕不得不小心谨慎。” 李显说道。
林澈说道:“陛下,如今韦氏余党虽已受到打击,但仍有残余势力在暗中活动。我们应团结一心,共同应对这些敌人,而不是内部争斗。臣建议陛下,重用有才能的官员,推行一些改革措施,以增强大唐的国力。”
李显听后,微微点头:“林卿所言有理。只是这改革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林澈见李显态度有所松动,心中稍安:“陛下,无论何时,臣与公主都会全力支持陛下。但也希望陛下能明辨是非,不要被小人蒙蔽了双眼。”
从皇宫出来后,林澈和太平公主都明白,与李显的沟通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想要彻底消除他的疑虑,还需要时间。他们知道,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李隆基能顺利上位,他们必须坚持下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和太平公主继续在朝堂上小心翼翼地周旋。他们一方面努力维持朝堂的稳定,另一方面加强对李隆基的培养和支持。而李隆基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教导下,他的能力和威望不断提升,逐渐在朝堂上崭露头角。
然而,就在林澈和太平公主以为局势逐渐好转时,一个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吐蕃得知唐朝朝堂内部纷争不断,认为有机可乘,便集结大军,向唐朝边境发起了进攻。边关告急的消息传到长安,朝堂之上一片慌乱。
李显得知吐蕃来犯,顿时慌了神。他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可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始终拿不出一个有效的方案。
“如今吐蕃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各位爱卿可有良策?” 李显焦急地问道。
一位大臣说道:“陛下,吐蕃兵力强盛,我们不如先求和,避免与他们正面交锋,再从长计议。”
另一位大臣则反对道:“求和只会让吐蕃更加嚣张,我们应立即出兵,给他们一个教训!”
李显听着大臣们的争论,犹豫不决。他将目光投向林澈,问道:“林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林澈向前一步,说道:“陛下,吐蕃此次来犯,意在试探我大唐的实力。若我们求和,只会让他们更加轻视我们。臣认为,我们应出兵迎敌,但不可盲目进攻,需制定周密的战略。”
李显点了点头,说道:“林卿所言有理。只是这出兵之事,谁可为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