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前夕,整个村庄都弥漫着一股甜蜜的气息。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开始准备蒸晒水果这一传统习俗。
邹建民的家中也同样热闹非凡。天刚拂晓,付晒花便早早地起床,开始烧制稻草灰。这是人工取碱的一种古老方法,需要耐心和技巧。她仔细地将稻草烧成灰烬,然后用竹筛过滤出细腻的草灰。
接下来,付晒花展示了她灵巧的手艺。她用稻草编织出一条长长的大辫子,仿佛是在编织一件艺术品。这条大辫子被巧妙地编成一个巨大的圆圈,放置在铁锅上方的圆形蒸板上。这个独特的蒸笼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随后,付晒花小心翼翼地在稻草辫子搭建的蒸笼上铺上一层洁白的蒸笼布。她仔细地将蒸笼布铺得平平整整,没有一丝褶皱。一旦大锅中的水烧开,她会用一把木质勺子打起一勺金黄色的碱水米浆,均匀地铺洒在蒸笼布上。然后,她轻轻地盖上大锅盖,让米浆在蒸汽的热力下蒸熟。
等待一段时间后,当锅盖被揭开时,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付晒花再次舀起一勺黄色的碱水米浆,倾倒在已经蒸熟的米皮上,然后重新盖上锅盖。这样的步骤被重复了十七次之多,每一次都是对耐心和技艺的考验。
经过多次的蒸煮和叠加,碱水果终于蒸熟出锅了。此时,它变成了一块厚厚的、圆圆的大饼,散发着浓郁的香味。由于体积庞大,力气小的人甚至难以搬动它。
这块碱水果凝聚了付晒花的辛勤努力和家族传承的智慧。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爱。品尝着这口感独特的碱水果,感受到了岁月的温暖和亲情的浓厚。
她将大块的碱水果从蒸笼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来,轻轻地放置在宽大的菜刀板上,让其自然冷却。
"哇塞......魅,这么大块,怎么吃呀?"邹伟民满脸疑惑地向妈妈问道。
"等会儿妈妈会切成小块给你们吃哦!"妈妈微笑着跟儿子解释道。
"好的......"邹伟民站在锅台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妈妈炊煮碱水果,馋得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不由自主地将手指放进嘴里舔了舔,心里想着这一定非常美味。
“伟民,你手洗没?”付晒花看着二儿子问道。
邹伟民接过妈妈递过来的碱水果,点头说道:“洗了。”
就在这时,邹建民从外面玩耍回来了。他像往常一样准时到家。
当他走进家门时,发现妈妈正在切碱水果,还没切好呢,邹建民顾不上洗手,以最快的速度伸手去拿碱水果。
"哎呀,老建古,你洗手了吗?"邹伟民焦急地提醒道,因为他知道妈妈不喜欢他们没洗手就吃东西。
然而,邹建民已经饿得无法等待,他根本没有听到弟弟的话,迅速抓起一块碱水果塞进嘴里。
"嗯,好吃!"邹建民一边嚼着碱水果,一边满足地笑着。
"老建古,你真的不洗手啊!"邹伟民瞪大了眼睛,对哥哥的行为感到惊讶和不满。
"没事啦,伟民,我才不管呢,先吃再说!"邹建民满不在乎地回答道,继续享受着美食。
看到哥哥如此固执,邹伟民无奈地摇摇头,但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毕竟,他们都是小孩子,对于美食的诱惑总是难以抵挡。
付晒花听到了两个孩子的对话,她笑了笑,并没有责怪大儿子。她知道孩子们的天性就是这样,有时候会忍不住偷吃一些东西。只要不是太过分,她也不会过于严格要求他们。
"好了,孩子们,快来吃饭吧!"付晒花招呼着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享用晚餐。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温馨和睦,让她感到无比幸福。
邹建民一边吃着碱水果,一边问坐在旁边的弟弟:“伟民!这个好不好吃啊……”
邹伟民笑着点头说道:“好好吃!我还要吃好多好多呵。”
这时,小妹邹伟英和三弟邹华明也凑过来,一起分享这美味的碱水果,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我还要再吃一块……”邹建民很快就吃完了一块,又迅速拿起一块,然后像一阵风一样跑出去玩耍了。
“老建古,今天你要吃几块碱水果呀?”邹杏英看到邹建民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笑着问道。她知道邹建民对这种食物情有独钟,每次都会吃得津津有味。
邹建民嘴里塞满了碱水,含糊不清地回答道:“就两块。王三女,毛兔你们吃多少呢?”他一边嚼着,一边好奇地看着他们。
“我只吃了一块。听我妈说,吃太多的话,尿会拉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