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礼拜六,中午放学的时候,回家请靠马路边上走,不要走马路中间,安全第一,特别是西山的几个同学,走山路特别要小心,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忙,要团结友爱,”萧秋茂老师担心学生回去路上的安全问题,在下课前给同学们灌输安全预防知识。

接着他又说“为了安全问题,现在我宣布,西山同学路上由汪土荣担任队长,邹建民为付队长,路上你们要听他们两个同学的,明白吗?”

“明白”

“明白”

“明白”

“不明白,明白…”

放学了,西山学生沿着大河边小路往大桥走。

随着年龄的长大,同学们基本上都不说西山客家话了,要嘛讲普通话,要嘛讲官话,官话又称为华埠话,实际上就是过去的普通话,旧社会里人来人往都是说官话的,实际上也是客家话进一步演变过来官方交流的语言。

搞得大家的语音五花八门,一句话里有普通话,客家话,官话,三种语言混搭,叫绰号和对长辈的称呼依然用客家话,有的个别形容词用官话,愕然插上普通话。

特别老人和大人之间交流使用客家话,只从小孩学会了官话和普通话,大人和小孩又说官话,老师和学生说普通话有时也会说官话和客家话。

老人和小孩说客家话,小孩和老人说官话,小孩和小孩说五花八门话。

慢慢的全大队人都跟着小孩说一样的官话。反正能听懂就行,也没有人来纠正他们的语言转变,顺其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新的流行方言。

有时候绰号也有了新的改动,有的还是继续叫绰号,有的直接用实名,反正相当于不同人面前有不同的名字,和说话也差不多。

比如“小鸽子桶”就有简称为“荣里”实名汪土荣,

老建古实名叫邹建民还有排行名“谷国”

毛兔实名叫邹建文排行名“谷文”

闷子实名叫汪土发又叫“西山闷子”

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名字演变的过程。

“荣里,前面老师说让我们两个人来维持路上的秩序的,你看怎么管啊”老建古问堂哥汪土荣。

“哪个要你管…”烂铁兵回头一脚踢向老建古,不巧正踢在老建古的腹部。

“啊,…”

老建古当时就痛得蹲到地上起不来,这时候,上高中的邹家法和上初中的闷子也赶上来了,正好看上了这一幕,这时候大伙已经走到了里龙潭快到两板桥头的地方…

于是邹加法和汪土法把邹建民扶起来,建民痛得站不住,家法就蹲下去,土法把建民扶上家法的肩上,加法闷背着建民闷子帮忙扶着往长川合作医疗走。

邹建文和姐姐邹杏英急着赶回家报信,

正好生产队今天跳石灰,大家还在革腾弯歇脚。

“大伯,大伯,老建古被家兵踢坏了”邹建文看见大伯就边跑边叫。

”在哪里?”

“法里和闷子背去万荣那里了”

邹水金,邹水根,邹诒标,邹忠标,汪土燕几个听见都放下肩上的担子往长川跑,很快就追到了邹家法他们。

正巧邹万荣在医疗室,问清状况后建议去开化县医院检查为好。

“现在12点多点还有12点半有一辆到开化的客车,水金你还是带你儿子去开化检查一下吧,被踢不是好西的”邹万荣再三说道。

“水晶包,你带你儿子去开化吧,小队工分照样记一整天工”汪土燕队长说道。

“好了,好了,其他人没有事就回去吧…”邹忠标说。

“家法,土发,你俩今天做了一件好事,不错,等老建古回来让他给你们送好吃的”邹水根称赞表扬了汪土发和邹家法。

告读者,耐心的往下看,越后面越精彩……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下集更为精彩…每天都有更新,谢谢!真实故事作者:天外小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