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一月三秋

“因此,我们家在能还清所欠下的六百二十四元之后,还能余下六十三元。”

“哗”的一声,蒋梦言带头鼓起掌来。几个小的站起来欢呼雀跃,全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随后,蒋梦言就严肃地提醒大家,特别是几个小的,一定要严守财富秘密。因为卖黄鳝是“最简单的营商模式”,门槛太低,随便一个家庭都都可以做起来。等到别人知道这里面有如此巨大的利润,嫉妒的口水都会把人淹死!谁还会把黄鳝卖给你?

蒋梦言说:“我们统一的口径是,黄鳝绝大部分是卖给了城里的工厂了,一斤只能赚五分钱。刨去送货的运费,基本赚不到几个钱。这一个月下来,家里收县城卖的两头忙活,就只赚到了三十多块的辛苦钱。”

蒋梦言设计的这个统一口径是有讲究的。先是通过只能“卖给了城里的工厂”而大大提高出售黄鳝的门坎。因为时下的乡村农民,要想结识县城里大单位的食堂采购员、司务长这样的人物,基本上没有可能。然后,再用一斤只有五分钱的微薄利润,让动心者觉得并不划算。这样就可以打消某些人蠢蠢欲动、想要跟风一试的心思。

至于家里的欠款,蒋梦言也一再提醒母亲和二哥:决不能一次性还清,必须每一个月还上一点,直至拖到年底。这样能营造贫困潦倒,入不敷出、家道艰难的表象。这样可以获得同情,避免招人妒恨。

随后,开始讨论老四提出去县城上学的问题,蒋雪梅谈了自己的想法,蒋梦言补充了留在城里可能对家庭经济带来的后续好处,蒋雪梅又反复强调所有的费用都不用家里负担,她有能力带着老五、老七,通过勤工俭学,赚到三人的学费和生活费。

这还有什么问题呢?只要不增添家庭负担,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只有母亲朱家慧眼圈泛红地说,会好几个月见不到这姐仨,心里怪舍不得!

还有一位反对者是老六蒋冬菊。她眼泪汪汪地表示抗议,说为什么四姐不能带上她一块去城里上学?难到老五老七都是亲生的,只有她是捡来的?

她义正言辞的抗议无可避让,自然又多费了四姐蒋雪梅一番连哄带骗的口舌。

家庭会议结束后,其他人在母亲朱家慧的带领下准备午饭,蒋林丰则亲自去公社教育组请表姐夫,公社的教育干事王传新来家里吃饭。在蒋梦言的建议下,也同时请了第六队生产队的队长胡道德。因为蒋家还一直没有机会感谢胡队长在落户和宅基地事情上,给予蒋家的帮助和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