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东方日报》创刊

还有一方面,陈光良将来总归需要一点自己的‘喉舌’手段,主要是商业上的需求。

所以多种原因导致,陈光良对办报一直情有独钟。

看着手中的《东方日报》,陈光良是非常满意的。

没有《申报》的张数多,但就内容来说,已经是《申报》的七八成,毕竟《东方日报》的新闻讲究的是‘文摘文’,内容短小精悍,涉及范围广。

“抓紧印吧,以后我们主要的发行就是《东方日报》,不要搞错主次!”

“明白”

《商报》现在只是带着发行,主要是邀请一些商业人士撰写一些文章,以及一些商业新闻。

短时间内,东方报社办两份报纸,还是有些紧张的。

所以,陈光良叮嘱大家一定要以《东方日报》为主。

“等等,记得在后天的报纸上,刊登一则新闻——《东方日报》创刊大卖,首次日销3万份。”

张静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随即才明白,老板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他们的3万份,是送给报贩、书店等的,甚至连老板的车行都得到2000份,说是给人力车夫推销。

所以这个3万份的水份很大!

当然,张静庐明白这是一种营销手段.

“好,届时市场一定会很震惊的。”

“嗯,这本身就是新闻。”

张静庐随即抓紧时间出去安排,动作都比以前轻盈了许多,这一次成功的希望很大。

1月21日,星期一。

凌晨,东方报社的发行部已经忙碌起来,虽然昨天下午已经邮递了部分(沪市周边城市),但沪市的发行都是凌晨需要分到各个报贩手中的。

由于《东方日报》前十天是免费给‘报贩’的,为了避免每一处的报贩都能拿到,所以是由东方报社进行分摊的,这样才能保证铺开整个沪市。

“秦哥,能不能多给一百份?”

一名报贩拉着一名东方报社发行部的人说道。

免费送他们的,他们只要卖出去就有0.025大洋的利润。

而卖出一份《申报》,他们也才得0.01大洋的利润,足足两倍多的利润。

“小冯,这个是上面定好的数字,为了保证铺开整个沪市,我们给你们每个人都是100分,个别区域甚至只有50份。”

“你们新老板有些小气啊!”

“小气?你知道我们一天要送出多少张吗?五万张啊,除了沪市,还有姑苏、杭州.不和你多讲了,我得抓紧去派发。”

看着秦哥远去的背影,报贩小冯才低声说道:“我的乖乖,这是脑子发痴啊,五万份送出去,一天不就得花个好多的钱?”

随后他露出笑容,大声喊道:“卖报纸了,卖报纸了,新出的《东方日报》,让你不出门也知天下事,阮玲玉的丈夫原来是个二世祖,靠阮玲玉拍戏养活。”

东方报社的记者汪春华已经跟踪阮玲玉一段时间,甚至都已经拍摄到同居的照片,故这个新闻还配上了照片。

“老板,什么阮玲玉有丈夫?”

“新报《东方日报》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