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继续收购地皮

毕竟,既然都决定干一票打的,他自然希望得到更多的利润。

孙衡甫开口说道:“以你长江地产的信誉,只要你那批道契真值30万大洋,我就给你贷款20万大洋。毕竟你开发地产,不花自己的钱都开发成功了,现在你有地皮、又有资金入场,稳定肯定不大。”

也是这两年,各大银行的存款增多,他们对于放贷也比较宽松。

当然,客户信誉好依旧是最重要的。

陈光良说道:“那肯定是差不多三十万大洋。对了,这利息如何算?”

三十万大洋有水份可能,所以他话不说太满。

至于利息,他自然渴望低息。

孙衡甫思考一番说道:“你借几年?”

“两年”

两年已经是很宽了,他一年后都可能还得起。

“那就12厘的利息,是低息贷款了,怎么样?”

“好”

这样的利息,也就是华资银行那么高。

像沙逊、哈同洋行当年的利息,都只要8厘,甚至是6.5厘。不过他们是像外资银行借贷的,加上他们自身的信誉非常好,所以会有这种情况。

至于这个年代的外资银行,基本上是不会给华人贷款的,除非是像沪市地产大亨程霖生这种,用他手中的优质物业作为抵押,才有可能从洋行、外资银行获得贷款。

贷款的事情,很快便谈的差不多,陈光良感激虞洽卿、孙衡甫一番,便起身告辞。

孙衡甫感叹的说道:“二十多岁的年龄,有这个成就,若是以后继续发展下去,怕是能接你‘阿德哥’的班,撑起宁波商人的旗号来。”

做地产,可以做到空手套白狼,一年开发上百幢洋房;

做报业,可以让一份新报,跻身全国万份销量大报行列;

更重要的是,人家是从社会底层,一个黄包车夫崛起的,就充分说明人家是从社会复杂的环境,一步步崛起的,这样的人自身能力没得说了。

虞洽卿笑道:“你这是夸奖我,还是夸奖他,不过这事说什么都言之过早,但我们宁波人才辈出是一件好事。”

当然一切都是一种同乡情谊。

若说陈光良取得的成就,在这些大佬面前,实际根本不够台面。

毕竟陈光良的身家,也就五十万大洋以上,而虞洽卿这些大亨,身家都是数千万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