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染指

陈光良马上说道:“江浙财团差不多已经发起150万,还差50万的份额。”

此时,也就虞洽卿、张元济、方椒伯等人发起,他们也就最高十万认购。

见事情谈得差不多,孔祥熙马上说道:“好,剩下的50万由我来认购。另外,南鲸政府也有意办榨糖厂,想请你做下参谋!”

这,历史是这样的嘛?

南鲸居然也想染指榨糖厂,殊不知,孔祥熙正是看中陈光良在这方面的本领,才决定继续投资糖厂。

“好,不过我建议等粤省那边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南鲸方面再考虑投资。包括和榨糖机械设备厂谈判有利、引进甘蔗品种等事情,有一些苗头后,再加入。这样不仅设备可以省钱,甘蔗品种也无需麻烦。”

孔祥熙高兴的说道:“好,就听陈先生你的,等那边筹备得差不多,你就写一份方案给我们实业部。”

“好”

陈光良也是会用心做事,毕竟这是好事。

当然,由于条件的限制,南鲸政府只需要投资一家日榨1000吨(这里1000吨是指甘蔗)的工厂即可。

这第一是条件不急粤省,第二是慎重起见。

日榨1000吨甘蔗的工厂,保守估计得投资100万美金(即400万大洋)。这样的工厂,一天预计可以榨糖200吨。

一吨糖在香港明年的行情,估计在140大洋每吨,但在国内最起码是250左右,因为关税明年就要出台。

这样一来,就算价格按照200计算,一天的产值便是4万大洋,一年产值便是1400万。

可以说,基本上一年就能差不多回本。

随后,陈光良在孔府吃了一顿饭,多少有些‘公事公办’的态度,不算靠上孔氏和宋氏。

他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不掺和官场的事情’,但是又不会去得罪官府,不去和官争利。就拿报纸来说,《东方日报》比《申报》和《新闻报》在政治上灵活的多,虽然会失去一些激进的读书人,但本来就是以‘商业新闻’和‘时事新闻’为主的报纸,反倒是不会去可以追求‘犀利评论’。

待陈光良和严人美离开后。

宋大小姐在书房里,询问孔祥熙:“你怎么看这个年轻人?”

孔祥熙打着官腔的说道:“识趣,处事圆滑,但没什么问题。看似很多地方,他保持着警惕,实则是很好拿捏,而且对南鲸政府,一直是支持的态度。我们家令侃要是有这份能力,那就好了!”

处事圆滑,对孔家人来说,是最好的优点。

山西孔家,也是山东孔家的分支。

宋大小姐马上说道:“我们家令侃只是年龄不到,以后出来做事,比陈光良的条件好多了。”

她的眼里,自然是认为儿子以后的成绩,会超过陈光良,毕竟有孔宋蒋三家做后盾。

孔祥熙笑了笑,说道:“这倒是,至少做事不用唯唯诺诺。如果是令侃,这制糖生意就不会只得这么点好处。”

言下之意说的是,陈光良这段时间忙前忙后,也就获得了一家制糖厂的25%股权,还不是主脑。

11月中旬。

这一天,陈光良邀请沪市的著名设计师拉斯洛·邬达克,来到位于南鲸西路的地皮上。

拉斯洛·邬达克早期设计的亚细亚大楼、怡和洋行大楼采用了对称严谨的仿古典主义,汇中饭店模仿文艺复兴的样式,英国总会采用古典的巴洛克风格,这些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双方考察完这三亩地皮后,陈光良便开始提出要求:“邬达克先生,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一次的设计我希望你倾向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简洁新潮,抛弃古样式的繁琐。”

邬达克一愣,当即反问道:“陈先生既然很熟悉我设计的风格,为什么还会找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