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打土豪,分田地,不是万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啥会这样,就是变现渠道少,朝廷又不收公粮,只能被黑心商人低价收购,别无二法。

而且这种现象,沿海省份也有,只是沿海的农民往往同时经营手工业和商业,有额外获得银子的渠道,对于收入影响不大。

但是像陕西、河南、安徽这些农业省份来说,问题就严重了。

另一方面用白银交税,农民还要承担火耗的损失。明代征税以银为主,零碎银子铸大银锭有损耗,地方官征税时会多征火耗弥补。

这火耗学问可就大了,好多官员就靠这个发财,一两银子收一钱火耗,我就收一钱三分,多出的三分银子就进了官员都口袋。

也就是说这些省的农民,不但被黑心商人盘剥,还要被官府盘剥。

本来因为谷贱伤农,老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还得被官府在银子上贪了一笔,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

这样一来,老百姓就不愿意种地了。纷纷把地送给藩王宗室,挂在藩王的名下。

因为藩王不用交税,我土地不要了,我就给你打工好了,土地就当给藩王入股了,这样还能多拿一点。

这样一来,老百姓有样学样,大量的土地挂在藩王的名下,是越来越多。

比如这福王表面的土地有好几百万亩,挂靠的土地更多,福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土地,为啥会这样?太多了呗。

有些只看史书,不知道底细的史学家天天嚷嚷福王巧取豪夺,兼并土地,那是埋汰人家老朱家。

反正老朱家倒台了,随便抹黑。

真实的情况就是,农民拿不出白银,只能地挂在藩王名下。

就这样,你没点关系,你想把土地挂在藩王名下,人家还不要呢!藩王也知道保护名节,这后世的史学家太黑了,总抹黑咱,得防着一点。

结果大明财政收不到银子,只能把税加在其他的农民身上,这些农民就要多交税,才能满足大明财政开支。

剩下的农民一看不好,税越来越多了,宁肯要饭,也不种地了。

这土地送给你藩王,你藩王不要是吧?你不要我就扔了,我就去要饭,就去逃荒 。

实在不行就参加义军了,结果成全了李自成和张献忠。

李岩把情况一讲,朱由检彻底明白了咋回事。

大明是成也白银,败也白银,都是钱惹得祸。

大明的兵就是因为没有银子,才总打败仗。

大明的百姓就是因为没有银子,才不愿意种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