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你混哪里的,什么背景

翌日寅时四刻半,奉天门前。

文武百官们身着朝服,三五成群聚集在宫门前,小声议论着昨夜李文忠奉皇命封城,诛吕本、詹同九族之事。

这事对于那些武将们而言,并未给他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但对于朝中那群文官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尤其是朱元璋未经朝廷决议,便突然实施这雷霆手段,着实令他们感到惶恐不安,不知所措。

他们纷纷猜测朱元璋此举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是为了铲除异己,巩固皇权?还是另有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

此时,几位文官各派系的领头人,正凑在一起商讨着应对之策。

浙东派领头人户部尚书沈立本压低声音道:“胡丞相,汪丞相、曾尚书,陛下此番作为,实难揣测。

想那吕本、詹同二人兢兢业业,不曾有过大逆不道之举。如今却遭逢此难,实在令我等寒心。

陛下这般雷厉风行,莫不是对我等文官已生嫌隙不成?

若长久以往下去,我等文官在这朝堂之上恐将如履薄冰、畏首畏尾。最终亦将被那群匹夫彻底骑在头上,再无出头之日。

北派领头右丞相汪广洋目光闪烁,“沈尚书,此事暂时先别急着定论。

陛下一向深谋远虑,此举或许是因察觉到了某些潜在威胁,未必是针对我等文官。你可别忘了昨晚吕次妃可是直接被赐死!”

“汪丞相你是说?

汪广阳慎重地点了点头,“国本,皇孙。”

沈立本满脸惊愕,他突然想起了同为浙东派的吕本,在前段时间试探他口风,并隐约有拉拢他支持吕次妃之子朱允炆之意。

如今经过汪广阳这一提醒,再结合吕本诛九族之罪,他瞬间明悟了其中缘由。

只见他躬身朝着汪广洋行了一礼:“汪丞相,多谢您的提点。”

汪广阳摆了摆手:“沈尚书客气了,如今局势未明,我等当谨慎行事。”

在一旁的汉派领头人刑部尚书曾秉正疑惑道:“吕本获罪或许是因那吕次妃,但詹同又为何获罪呢?

这点我实在想不通,望二位丞相能够指点迷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