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江城杰沙(2)

一队穿着藏红袈裟的僧侣打着赤脚,从远方行来。一位年老的和尚单手托钵,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他的身后紧跟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和尚,一边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敲打着一个金属质地的磬,这是在通知沿街的住户,赶快拿出饭菜准备布施。

看到夏沫眼中的疑惑,木然果迈笑着为他解释,这是一个在当地延续千年的习俗:和尚们每天清晨都要列队化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很多信徒、市民以及少量的游客在大道的一侧跪地等候。在他们面前,整齐地摆放着装有糯米饭的小竹盒。信徒们均着一身传统的盛装,静默不语,神情谦卑地双手合十,一举一动都带着一种仪式前特有的庄严。

托钵僧们越来越近了,布施者纷纷端坐起身体。

和尚们走过来,他们的目光掠过信徒的头顶,用一只手轻轻地掀开钵盖,布施者从竹盒中取出一个小饭团放入钵中,和尚便顺手盖上钵盖。一切都犹如行云流水,非常自然。

施者放掉饭团的刹那,也放掉了罪孽和贪欲;而受者合上钵盖的瞬间,也带走了世间的纷繁和无边的困苦。

在整个布施的过程中,有几个当地的小女孩低着头跪在路边,她们的面前摆着一个纸箱。女孩们神情凄苦,而和尚们也会将化缘得来的食物慷慨地分给她们。

蒲甘是一个佛教国家,佛教是它的国教。佛教的教义早已扎根人心,深深影响着每个蒲甘人的人生观。蒲甘人普遍认为“一人出家,全家沾恩”。一般来说,蒲甘的男子在其一生中必须出家一次。男子也只有在出家当过和尚以后,社会才会承认其成年人的地位。

在蒲甘一直流行着一个说法:僧侣是一等公民,男人是二等公民,女人是三等公民,尼姑是四等公民,人妖是五等公民。

佛寺里的僧人在早课前正在更新佛龛前的祭品和鲜花。穆斯林集中的清真寺里也传出了早祷声……

在这种有些怪异的宗教氛围的包裹下,夏沫吃完了木然果迈带来的早餐,返回客栈办理退房手续,拿回了护照,然后背上背包,准备跟着木然果迈前去取枪。

街头慢慢地热闹起来了。

野狗在街道上撒了欢儿地奔跑着,舔食着路人们随手丢弃的早餐残羹;江边等待上船的人们在略带一丝凉意的晨风中焦急地来回踱步;女人们在自己的脸上、胳膊上、腿上涂满了具有防晒、防蚊虫作用的“特纳卡”,或是肩上挑着担,或是用头顶着筐,从杰沙的各个地方钻出来,一起向集市集中。她们的竹筐中多是鲜嫩的蔬菜、水果以及鲜花;男人们坐在江边的茶馆里,或是翻看着报纸,或是点燃一支没有过滤嘴的卡崩(KABAUNG)烟,和旁人一起高谈阔论;街角的三轮车夫蜷坐在后座里,幽幽地等待着他的第一位客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沫和木然果迈如同情侣一般手拉着手从客栈出来了。三轮车夫偷偷地打量着两人,开始慢慢地起身,夏沫两人的身边同时还有三名身强力壮的男子一起参与了这次截杀行动,四个人分从不同的方位迎上了夏沫两人。 乐文趣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