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号称“东方十字路口”的马六甲海峡一直以来都掌控在犹撒人手里。也就是犹撒人随时可以掐住华夏的咽喉,斩断华夏的工业命脉,这无异于是把自己的外腰完全置于犹撒人的掌控之下,对一个大国而言,绝对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几十年来,华夏基于能源安全这个战略需求,一直没有放弃构建自己的油气输送网络。在传统的海上通道之后,又先后建成了中亚油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已经大大缓解了华夏的能源压力。
为了彻底打破马六甲海峡枷锁,华夏更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租借蒲甘的皎漂港(Kyaukpyu)九十九年,然后在皎漂港投入巨资铺设了华蒲油气管道,成为华夏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军事角度看,蒲北山高林密,远离中央,蒲甘政府军难以采取有效的军事手段消灭反政府军阀武装。政府屡次背弃承诺加上少数民族普遍缺乏对蒲甘的国家认同,所以这里大大小小的军阀武装众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这种地方天高皇帝远,遵循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里拳头大的才是爷!把“天怒”的那些“兵王”往这里一放,在这种混乱之地先站稳脚跟,再当个草头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从政治角度看,蒲北与华夏虽然山水相连,但毕竟不属于华夏,有着极强的独立性。蒲北名义上属于蒲甘政府,实际权力却全部掌握在各方民地武军阀势力手里。在这里发展,如果能像KIA那样实际掌控一处口岸的话,那就能成为华夏事实上的白手套,既能跳出国际、国内的诸多羁绊,又便于自己大规模地接受国内的各种援助,这样各方面的压力都会大大减轻,路就走宽了。
夏沫几经思考,把大本营的位置暂定在果敢地区。
果敢(Kokang)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果敢即蒲甘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蒲甘联邦第一特区,首府老街市,面积约两千七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二十五万,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口为果敢族。
掸邦历来是蒲甘华人最大的聚集地,跟华夏历史渊源颇深,文化习俗各方面也较为类似。这里很多人都会写华文,说华语,甚至这里的人也同样过华夏的节日。
掸邦的民族跟华夏也大部分类似,只是称呼不一样。比如掸族在华夏就叫傣族,佤族就是华夏的佤族,克钦族在华夏叫景颇族,至于果敢族,那根本就是华夏的主体民族——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