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吐出几个字:“咱们应该炫耀德行而不观兵!”
“这能行吗?”周武王姬发心里没底。
炫耀德行,是去现场搞人祭吗?
在诸侯那里建造酒池肉林?
周公旦笑道:“耀德吗,当那是人越多越好,我一个人给他讲道理,炫耀德行,他可能不听,但是咱们八百诸侯,每一个诸侯给他讲一遍道理,炫耀一次德行,他应该就明白了。”
啊这!
讲道理,是这么讲的吗?
炫耀德行,是这么炫耀的吗?
【所谓耀德而不观兵,其实,在周公旦联合大诸侯的时候,已经用过一次了。】
【虚假的耀德而不观兵,是一个人过去讲道理!
真实的耀德而不观兵,是带着一群人过去讲道理,就问你听不听吧,你要是不听,我身后的这一群人可要给你轮流讲一遍,你再不听,那就一起给你讲。】
【这个优良的传统,孔子就继承了,他给人讲道理的时候,是需要带着三千门徒的,孔子给你讲道理你不听,人家三千人一起讲道理,你总得给点面子,听不懂,也得点点头吧。】
【所以呢,孟津观兵,最后没有打殷商,而是周武王姬发带着人,去打了大诸侯,给他们炫耀德行去了,以德服人啊!】
【决战前,先解决第三方势力,这是争霸战争中,进入决赛圈的基本规则,违反这个规则的,都是给他人做嫁衣。】
(我就说嘛,这才是真正的以德服人。)
(好一个耀德而不观兵,我算是明白了。)
(儒家,这才是真儒家,龟背一开,谁也不爱。)
(儒家:我讲道理,你就说听不听吧,不听,你的问过我身后的小弟同不同意,他们很乐意给你再讲一遍,直到你听明白为止,怎么讲,当然是用事实说话。)
(果然真儒家,还是很舒服的。)
(跟我猜的一样,周公旦还是先解决大诸侯去了,这才对嘛,这些人第一次不来,得给他们做做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所以,孔子的以德服人,真就是以德斧人呗!)
小主,
(到底是论语,还是抡语呢?)
.......
春秋。
孔子身边的门徒都眼神古怪的向了老师。
“孔师,咱们到底是以德服人,还是以德斧人,咱们到底是抡语,还是论语?”
他们也从弹幕中知道了,什么叫做论语和抡语,这一会,他们也感觉抡语好像才是对着的。
孔子轻轻的干咳一声,看着目光逐渐变得诡异的三千门徒,认真的重复儒家教义:“不信谣,不传谣!没有抡语,只有论语。”
这时候,突然山坡下跑来了一群流民,他们屁股后面追着的是戎狄!
战马的嘶鸣声响起,戎狄的刀狠狠的砍掉了男人的脑袋,把女人抓到了自己的马背上。
流民本来已经绝望了,可是,却看到了山坡上竟然有三千多人聚集,他们立刻跑向了孔子一行人。
“救命,救命啊!”
流民大声呼救。
孔子见到之后,二话不说,跳上马车一拉缰绳,马车轰隆隆的冲向了戎狄骑兵。
戎狄乐了,拍马上前,可他的兵器刚举起来,孔子取出长弓,嗖嗖嗖,三箭射出,三个戎狄的脖子被射穿,战车这时候已经冲进入戎狄中间,双马战车一个漂亮的漂移,马车横着拍飞了两个骑兵,孔子拔出长剑,刷刷两剑,又干脆利落的结果了两名敌人。
戎狄怒了,领头之人怒吼一声,一百多骑兵就要列队,可是,却看到了对面三千人,全部抽出了长剑,嗷嗷叫的冲过来,里面还有人弯弓搭箭。
戎狄:特么的,这是儒家?这分明就是三千兵卒。
他们女人也不要了,掉头就跑。
流民纷纷跪下:“多谢将军!”
孔子:“我们是儒家,非兵家也。”
流民:“将军您别以为穿上长衫我们就不认识了,你这驾马之术,比我们的大将军还厉害,还是您手下这些兵卒,您说他们是儒家,您自己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