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并列的两个名字,宋子音满意了,回到自己的小柴房,收拾自己的东西,其实也没什么收拾,衣服全是郝云不穿的旧衣服改的,经常干活有的地方磨破了,只能打补丁,还好这个时候,穿打补丁的衣服是不是个例,也不会觉得丢人。
八十年代的农村还不是很富裕,虽然都是耐磨的劳动布,但是干活多了一样会破的,无论是大人孩子,穿打补丁的衣服都是很平常的。
有的家庭孩子多,都是大孩子的衣服穿不了了就给小的穿,小的穿不了了就给更小的穿,就这样穿一下去,很难有不破的,所以一般都是大孩子穿新的,小的孩子穿破的,但那个时候有的穿就不错了,没有权利去挑剔。
但是宋广志作为村干部,家里的生活还是不错的,起码全家人除了宋子音,没有一个穿打补丁的衣服,而宋子音除了刚进这个家的时候买了两身新衣服,做给别人看的,十一年了,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也没做过一件新衣服,都是郝云穿的不想穿了,就扔给宋子音了。
宋子音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学着做衣服了,为了讨好郝云和宋广志,还会自己攒钱给他们买布做衣服。
再说说这个住处,是厨房的一个隔断,用来放柴的,最里面勉强在靠墙的位置放的下一个八十公分宽的床,当然宋子音睡的也不算是床,只是一个木板,是老房子的旧门板,本来拿回来烧火的,就给宋子音当床了,两头用砖垒起来的架子,支撑着。
郝云就在门口看着,怕宋子音偷拿东西,而宋子音只是拿了自己的自己缝制的书包,里面有几本书,其他什么也没拿,确实也没什么好拿的。
“送送吧,虽然我也能走到,但是我怕自己死在路上,到时候还得宋琼琦去。”这具身体实在太弱,如果走下去,真的会死在路上的。
这个时候走亲访友,一般都是套驴车,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很宝贵的,家里有条件的就是骑自行车,但是宋子音是什么都没有的,虽然家里也有自行车,宋子音从来没有摸过。
郝云一想也是,回屋和宋广志说了一声,宋广志就直接出门,过一会领来一辆驴车,赶车人,宋广源,宋子音的亲生父亲,两人什么都没说,就在门口等着。
宋子音直接跳上了车,“走吧”又看向郝云,“明天回来办户口。”
郝云又想把宋子音揪下来打一顿,这个孩子真是越来越气人了,宋广志拉住了她,对宋广源,说了声,“走吧,送到地方。”
宋广源很听话的拿起鞭子,打了一下驴的屁股,“架”车子就载着宋子音向着郝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