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村,马德昭果然将鬼子征粮的压力转嫁给了老乡。

中田给足了马家面子,没有派兵进入村子强行驱赶,而是全部交给了马家;

管家马瞎子带着家丁敲着锣通知所有老乡集合,集合点就定在村子戏台前的空地。

这里是龙泉村每年请人唱戏的地方,有足够的空间挤下全村人。

龙泉村大部分是马家的佃户,只有一部分是王家的,昌平镇六成的地都集中在王家和马家手中。

马家有自己的家丁护卫队,八十多人,每人一条快枪,还有一挺捷克式机枪,是马德昭花大价钱从晋绥军手中买过来的。

马家的家丁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各地的地痞流氓居多;

平时看家护院,需要的时候就在管家的带领下催缴租子和放出去的印子钱,偶尔替大少爷、二少爷抢个把女人也是常有的。

几千年来,华夏农村都是乡绅统治,自古都是政权不下县;

国府虽有改观,但广大的乡镇还是乡绅说了算。

王家和马家几乎可以做昌平镇九成的主,马家的狗腿子在催粮征税的过程中打死个把泥腿子,都不会受到处罚,最多赔点钱了事。

马德昭不希望鬼子在村里大动干戈,这倒不是他改了性子,而是佃户都杀完了,谁给他种地?

所以在所有村民都到齐后,马德昭就假模假式的站出来说:

“今日马某将诸位乡里请过来,主要有一事要商量。

太君要征粮打八路了,给龙泉村的任务是四万斤!

按理说这点粮不该讨扰到诸位,但马家虽说家大业大,但开销也大;

每年交完各种税也剩不下多少粮食,考虑到诸位乡里生活不易,马家要拿出大担当来。

所以我决定,这四万斤军粮,马家承担一半,剩下的两万斤各家都凑凑;

不多,每人20斤!”

马德昭的话说得非常漂亮,先是哭穷,接着就主动表态由马家承担一半份额,另一半由全村人平分,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龙泉村是马家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村里很多人都跟马德昭沾亲带故,所以他还是需要一些脸面的;

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马德昭在村子里做什么事都是要找借口,说得过去。

包括催租子,用他的话说种田交租是天经地义;

如果因为催租闹出了人命,他也会假仁假义的赔一些钱粮,然后就把责任都推到下人身上。

套路很深,伪装的很好,蒙骗了不少人。

他的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大声说道:

“马老爷仁义,一心为乡里着想,独自承担了一半的军粮!

我等都应该感谢马老爷,剩下的一半大家伙都凑一凑,惹恼了太君可是要杀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