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惜的婚期定在六月十六。
六月十二这日,宁国府派遣嬷嬷侍女前往探花郎的苏府铺床。
宁国府未来的四姑爷苏颢虽是天子门生的清贵探花郎,但因是寒族出身,是以如今所居宅院不过一三进的府邸。
虽说宅邸简单了些,但地段却是极好,距离宫城很近,进宫极为方便。
但即便如此,在宁国府这层层别苑待惯了的嬷嬷丫鬟忽地到了苏府,心下还是吃了一惊。
再看未来的四姑爷,面色恭敬有礼。
不曾因高娶公门小姐谄媚献好、也不曾因自己门宅简单而面露惭愧羞怯。
不卑不亢。
前去苏府铺床的,有明惜两个贴身的大丫鬟秀儿和萍儿,还有明惜的乳母张嬷嬷。
三人都是明惜的心腹,此番前来,一为铺床,二来也是为明惜提前看看未来姑爷的品貌。
从苏府回来,三人先去了寿安堂复命。
恰巧秦氏带着一众姑娘孙媳都在,见铺床的人回来,忙命叫到跟前问话。
老太太问话,张嬷嬷自然就有什么说什么,该夸的地方要夸,不足的地方也直言不讳。
毕竟这也是关系到姑娘一生幸福的大事。
张嬷嬷:“姑爷的为人和品貌奴婢一样看不出什么问题,只是姑爷到底家私浅了些,苏府的宅子太过于简单了;恐四姑娘嫁过去不习惯呢。”
明惜不解问道:“怎么个简单法?”
张嬷嬷:“苏府只是一个三进的宅院,比姑娘自己居住的院落差不多。奴婢们倒是不打紧,只怕姑爷住着会觉得委屈。”
谭氏笑道:“许多京官还是赁房子住呢,姑爷这三进的宅院已是不容易了。”
难得这儿媳妇没有见钱眼开,秦氏倒是意外,又对明惜道:“可觉得委屈?”
明惜摇头:“房子大一些小一些能住就好;就像母亲所说,苏大人乃两袖清风的正人君子,能在两年内买得起京城这么好地段的三进宅子,早已超过旁人不知几何。”
“只要他是愿意好生和孙女过日子的,孙女不计较这些。也愿助他平步青云。”
这就是老太太跟前耳濡目染养大的姑娘,没有那些眼皮子浅的毛病。
秦氏点头赞道:“好,你能这么想,就算祖母没有白教你一场。”
“你的亲事,你大伯和你父亲前前后后挑了好些人,最后却唯独看中这寒门后生,你可知为何?”
明惜点头道:“孙女都明白;一来如今府上的风头太盛,若再与世家大族联姻,未免过于惹眼;二来,苏大人曾与大哥哥共事,是人品贵重的正人君子。”
秦氏:“更有一点,与你年岁相当的世家公子,或纨绔之徒,或文武皆不突出,这样的人如何配得上我家惜儿;祖母希望那你嫁当世最好的男子,嫁一个有担当的好夫君,而不是只会在祖宗荫蔽下吃喝玩乐的酒囊饭袋,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