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冷笑一声:“这新朝看似和平成立,西面有夏,漠北蒙兀人,东北金人,江南有道君太上皇,还有九皇子赵构;河北路,河东路,关西路,京东西两路,东南各路,都无法有效提供赋税,只有巴蜀和关中,岭南和建州,我倒要看看他武洪能坚持到几时,须知道金人围城,钦宗赵桓连一百万贯都拿不出来,他武洪能变出钱粮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实还有大名府,青州,淄州,东平府一带...”
李光说了一半,就下意识闭嘴了,他知道李纲在气头上,不是普及这些的时候。
关键是,李纲在前宋请辞,此刻是彻底的清白身,洪武皇帝为啥就没有征召他入宫封官呢?
这一点,无论是李纲的主战思维,还是他的为官生涯,都让李光想不通。
事实上,李纲自己也想不通。
他本来还在自己府上稳坐钓鱼台,等宫里的书信呢。
结果这都开国大典了,居然没他什么事,跟谁说理去?
“伯纪若有新的治国理念,可主动上书,这不寒碜。”
李光毕竟是洪武朝的御史,真正的清贵紫袍大员,也只能出出主意。
“想要治国,王舒王(王安石)那一套绝对不行,必须要依靠儒家和道学。”
李纲语气斩钉截铁,俨然已经打好了腹稿,只是那位新官家不愿意听,或者是主动放弃了机会来听。
“儒家和道学,我记下了,有机会必定帮伯纪建言。”
李光起身拱手:“时间差不多了,我得过去了,总不能让新官家等我,是吧?”
“去吧去吧。”
看着李光满脸红光的样子,好像都年轻了几岁,李纲不耐烦地摆摆手。
果然,权力才是男人最好的保持青春的药啊。
他又忍不住看向了窗外,一时间有些牙疼。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且看谁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