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原先的帝都,巍峨的皇宫已经修复,其繁荣程度早已超过了以往。
皇宫分为北宫和南宫。
北宫是曾是大汉皇权的象征,大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枢。
秦朝时,洛阳已有北宫。
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重建,至八年(公元65年)建成。
大汉北宫又称“紫宫”,南宫又称“太微宫”,仿照天象中的"太一"紫宫与太微宫的南北布局而建,从而形成了南北两宫制格局。
北宫既是大汉皇帝登基、处理日常朝政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也是皇室成员接受教育和生活的场所。
北宫的南北长约五里、东西宽约三里。
北宫内设有东宫、西宫(长秋宫)、长乐宫(或称永乐宫)和长信宫等宫,分别用作皇帝朝宫、帝后寝宫、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居住的宫院。
董卓迁都长安的时候放了一把火,将北宫烧的面目全非。
好在当初建造北宫的图纸和一些珍贵的史料,公孙续将其抢了出来,因此得以恢复原来的面貌。
魏王府就设在北宫之中。
这么大的地方,不能闲置着啊!
尤其是现在的洛阳几乎寸土寸金。
公孙续住进了北宫之后,原先的征东将军府便可有其他用途,比如成为其他人的府邸,资源必须合理利用。
公孙续麾下的那些重臣,肯定都要在洛阳制一份产业。
“参见主公!”众人向公孙续行礼。
“诸位不必多礼!”
“谢主公!”
公孙续给众人的时间是一个月,但大多数都在半个月或二十多天便到了洛阳。
他们的家人基本都在洛阳,常年在外驻守,现在新年过了时间不长,正好可以与家人团聚一下。
“各处兵马准备情况如何?”公孙续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