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重构目标为岩甲犀的受损前肢,供体为豹子兽的健康肢体。
机械舱缓缓闭合,舱体内的指示灯开始闪烁,各种复杂的仪器开始运转,发出轻微的嗡鸣声。
滋滋滋——!
陆青站在操作台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显示的数据,仔细观察着实验的进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只有仪器的运转声在回荡。
........
两天时间,转瞬即逝。
经过连续不断的实验和数据分析,陆青终于对量子重构技术的各项数据,取得了初步实验成果!
“不错,根据各项实验数据表明,量子重构技术对任何不同生命体,都是八成概率可行的,只要是活物,就能够有效地修复受损的生物组织和器官!”
“不过,实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限制......”
“不同的生命体,似乎对重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有血缘关系的生命体之间,器官重构的成功率更高,排异反应更小。”
“而不同物种、或者差距太大的生命体之间的器官重构,则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导致重构失败。”
陆青一一记录,仔细思考这一项项问题、数据。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
实验中还发现,原主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重构效果。
当供体的身体部位受到损伤,或者存在潜在的疾病时,伤者的量子器官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和影响。
此外,陆青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当伤者的意识强度,似乎也与重构精度有关。
在一项实验中,一头性格胆小,精神萎靡的凶兽,在接受器官重构时,竟然发生了器官畸变的现象,重构出来的器官形状怪异,功能紊乱。
而那些性格坚强,意志力顽强的凶兽,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实验结果,让陆青对量子重构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量子重构技术目前看起来虽然强大,但并非万能,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和优化......”
陆青咂咂舌。
不过,即便如此,量子重构技术的潜力,依然让他感到兴奋。
首先,是这项技术的成本,非常低。
与基因回溯技术,或者其他一些高精尖科技相比,量子重构的成本,完全不消耗什么,基本只有能量消耗。
这意味着,量子重构技术,可以被普及到广大民众,成为一项惠及大众的医疗技术。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陆青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这是他在两天的时间中,思考最终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