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此语一出,江东朝堂之上,众人皆神色震骇。
在场的每个人都睁大了眼睛。
他们不敢去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其实,孔融虽骂孙权,亦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他有他的三观和行为准则。
在孔融眼里,孙权虽遭大败,身陷敌营,倒也并非不可原谅之事。
你孙权若能于曹营之中慷慨求死,而后将江东之位奉还于侄儿孙绍,此义举必能传扬天下,成就一段千古美谈。
我孔融也算奉一烈主。
悬上三尺白绫,与此等烈主同去黄泉,亦不枉白活一世。
从此,江东与曹操,必为不共戴天之仇。
江东众臣有鲁肃周瑜程普虞翻等人在,亦必能扶立幼主,依附于刘皇叔共同抵御曹操。
可你这般做法,让我孔融如何评价?
倘若国太赴死,那是用母亲的命换来你的自由。
如果太若选择不赴死,那便是真将自己的颈索献给了曹操。
孔融激愤之下,方有此言。
可他的话孙权能接受得了么?
莫说孙权,但为人主,基本都接受不了这种话。
“孔文举,你……”
孙权气得面色铁青,指着孔融的手不住的颤抖,甚至眼眶里都快涌出了泪水。
他在曹营那些时日,都未曾像今日这般凄苦。
若换以往,他真能直接斩了孔融。
哪怕他才华横溢,哪怕他名扬四海,哪怕他是当今天下首屈一指的大儒。
他都要杀!
但今时今日,他却不能!
前番对抗曹操竟致大败被执,方从曹营脱身归来。
此刻,其威信和自信都降到了人生最低点。
你若说在这个时候杀个反贼,平个山越倒可重新立威,并找回一些自信。
但却真不便杀了孔融。
否则,极易让人诟病:
吴主孙权杀敌斩将不行,归来第一件事,竟是拿自家的文人撒气。
面对孔融的指责,孙权即便心中恨不得将孔融剥皮抽筋,碎尸万段,但到底还是选择了最理智的做法。
他忍住了发怒,忍住了恶语,甚至没有解释。
他走到孔融的面前,拿捏出一种无奈和凄苦的眼神,含着泪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