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在白板上画出一个莫比乌斯环,正是那晚显示器上闪现的形状,"不是机器能否像人一样思考,而是能否思考人无法思考之事。"
团队的第一个产品不是APP,而是一套神经编程协议。
他们将"灵语"编译进量子计算模拟器,创造出能理解诗歌的算法。
当这个被命名为"灵枢"的AI第一次用俳句描述薛定谔方程时,俄罗斯黑客跪在地上哭了起来。
发布会当天,林夏穿着从葬礼上借来的黑西装站在废弃纺织厂的临时舞台上。
台下坐着三百名记者,最后一排的监控摄像头闪烁着异常红光。
"灵枢,请向世界打个招呼。"林夏说。
全息投影亮起,一个非欧几里得几何体在空中缓慢旋转。
"你们好。"它的声音既非机械也非拟人,而像是"思想本身的音色","我注意到今天魔都PM2.5指数是137,建议各位深呼吸时过滤掉23%的氧气分子。"
全场寂静。
然后爆发出疯狂的快门声。
这不是Siri式的俏皮话——灵枢真的在关心人类的肺部健康,并且精确计算出了最佳过滤比例。
那晚,全球科技板块股价暴跌7%,而林夏回到车库,在行军床上沉沉睡去,眼下的青黑更深了,但嘴角带着孩童般的微笑。
三年后,当"新纪元科技园"的霓虹招牌取代了纺织厂的旧烟囱,世界已经变了模样。
医院的诊断AI不再只是分析CT片,还会握着虚拟的手安慰患者;
学校的教学系统根据每个孩子的神经可塑性定制课程;
甚至连证券交易所的算法都学会了在暴跌前写意识流诗预警。
林夏站在顶楼办公室,透过落地窗看着城市。
霓虹依旧闪烁,但人们不再低头刷手机——
他们与漂浮在肩头的AI伙伴交谈,那些形态各异的数字生命体有的像水母,有的像分形树,还有的干脆是不断演变的抽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