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让子弹飞一会

1985年7月

港岛经济已经明显回暖,股市行情最为明显,6月底指数重回81年年末的1400点,并处在持续上升期。

楼市回升稍微滞后,但楼价地价也已涨回81年年末的6成。

这意味着李世铭的囤地计划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平均价值翻了三倍。

去年囤地集团集资100亿囤下的土地,按当前市场价值计算,已经价值300亿。

至于龙腾科技独资拿下的钢线湾地块,在港嘤当局宣布西区隧道兴建计划滞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王。

龙腾科技当初以51亿港纸购入,现在已经有南洋财团开出100亿港纸收购4成股份的天价想要合作开发。

相当于地价翻了两番。

短短半年时间,李世铭创造了一个地产神话。

这是李世铭为港岛未来打造的梧桐树、凤凰窝。

任何价格都不足以让他心动。

而且他坚信,随着大量利好消息传来,港岛经济持续复苏。

等到四年后数码城建成时,市值超过千亿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他自然不允许他人染指。

囤地集团内部现在完全以李世铭马首是瞻。

他说继续囤积,选择性开发,各家都没有异议。

集团内部也允许在各家有资金需求时,互帮互助,或者用小集团的地块抵押融资。

其实受益的远不止李世铭主导的囤地集团。

港岛老牌四大家族和南洋资本也多有斩获。

只是他们信心不够坚定,投入地不够彻底,更加没有李世铭赌上全部身家的勇气和来自海外的神秘资金支持。

很难想象李世铭赌到这个程度,龙腾科技的财政状况依然稳健。

甚至已经向港嘤政府支付了参与西区过海隧道建设的10亿港币的意向金。

李世铭一直隐藏幕后,除了小集团内部少数知情人,外界一直认为这手神操作出自叶岚之手。

造就了叶岚商界女王的名头,虽然她并不在乎。

撤离的戴嘤资本可能是最大的输家,特别是撤得晚的最后一批。

颐和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小威廉决策失误,一直想要把千疮百孔的港岛置地卖个高价。

导致所有有接盘意向的资本纷纷放弃。

这其中就包括了叶氏旗下的龙久仓和李超人旗下的河湟。

最后只能在低位将持有的物业和地块抛售,亏了个底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