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包大人口口声声说文臣统兵,不过是纸上谈兵。”
“澶渊之战,大宋也是宰相寇准统兵,同样大败契丹。”
“包大人别忘了,自己也是文臣,倘若如你所言,文人只是纸上谈兵,为何又能大败李元昊,这不是自相矛盾而何?”
“由此观之,并非文臣不能统兵,而是包大人别有用心吧?!”
“包大人如此蛊惑圣上,欲图恢复武将的兵权,司马昭之心,显而易见。”
群臣言辞汹汹,慷慨激烈,心里大骂包拯祖宗十八代。
心想他自己也是文臣,掌握大权,为何偏偏要和自己过不去,和士大夫过不去。
面对群臣的攻击,包拯依旧波澜不惊。
大宋朝臣的这副嘴脸,他早就习惯了。
只要侵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总能站在“国家利益”的制高点上,朝你身上泼污水,说你包藏祸心,居心不良。
包拯没有生气,只是讥笑:“并非谁都具备寇相和本府之能,诸位有谁能和寇相相提并论?大宋吃的败仗还少吗?”
包拯此时表现得格外的狂傲。
没办法,他不得不狂傲。
该狂傲的时候,就得狂傲。
谦虚根本镇不住这群只会打嘴炮的腐儒。
百官默然。
当着皇上的面,的确没有谁敢拿自己大宋第一名相寇准比较。
范仲淹也没有这样的勇气说这话。
因为他也清楚寇准的能力,虽说不能与管仲诸葛亮相提并论。
但有宋一朝,估计也只有赵普能与之媲美。
不过见包拯把自己放在和寇准同样的高度,百官心里也无法忍受。
太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
“包大人将自己和寇相爷相提并论,未免太过狂妄。”
“简直不自量力!”
“……”
包拯道:“寇相爷一直是本府的楷模,他忠君爱国,立主抗击辽国,劝先皇御驾亲征,更是力挽狂澜,大败辽国,这是何等的魄力。”
“然而,诸位却只会卖弄嘴唇,舞文弄墨无人能及,遇到强敌侵犯,就潜身缩首,百无一能,只会劝陛下一味求和,苟图衣食,如今还敢来嘲讽本府么?”
“本府虽不敢自比寇相,却不会劝陛下求和,出卖国家的利益。”
“倘若陛下如各位一般,不思进取,只怕大宋早就被西夏骑在头上拉屎了。”
“本府立主出兵,大败西夏,乃是不争的事实,诸位还有什么资格来嘲笑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