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不知情的大宋群臣心中震动,一个个魂飞魄散。
即便知道大宋今非昔比,足以和辽国扳手腕,可一听到辽国五十万兵马,骨子里的软骨病又复发了。
“什么?”
“大辽竟然如此不守信用!”
士大夫们都慌了神。
唯有少数硬朗的臣子和武将,愤慨不已,硬气回应。
“哼!辽国如此背信弃义,朝三暮四,简直可恶至极!”
“辽国若当真要兴兵,我大宋何惧一战!”
“我就不信,辽国真的敢来!”
“不错,我看不过是危言耸听而已,大宋也不是软柿子,任由辽国拿捏。”
赵祯和范仲淹早已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心里根本就不慌。
但为了让耶律良才中计,他们还是表现得尤为愤怒。
只见赵祯一拍桌案,勃然变色道:
“简直岂有此理,辽国未免如此出尔反尔,未免欺人太甚,难道当真以为朕怕了辽国不成?”
“朕对辽国一再退让,并非惧怕辽国,只是不忍两国生灵涂炭,可辽国却这般咄咄逼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
“竟然辽国要开战,此战,朕应了!”
虽然赵祯的硬气都是装出来的,可包拯看在眼里,都像是真的一样。
唉……
要是皇上怎能如此硬气,大宋估计就不会被辽国骑在头上拉屎了。
瞧着朝堂上画风突变的氛围,耶律良才更是懵了。
大宋这个小皇帝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硬气?
难道大宋强大了,所以他性格也变了?
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个解释,自己被包拯给骗了。
一时间,耶律良才心里又是愤怒,又是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