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父母到来

上午,李晓峰汇总着半年来常春建处理的文件和邮件。他将每份文件都翻阅了一遍,把重要的事件详细记录下来,做了一个目录,确保条理清晰,方便常春建日后翻阅。

在此期间,办公桌上的电话偶尔响起,都是一些来访询问的电话,李晓峰将这些电话都搪塞了过去。

中午,李晓峰在食堂吃的。今天是小年,为了照顾值班的同志,市委书记特批了一间拥有二十多个座位的大包间,食堂的同志们也是格外用心,做了满满一桌子丰盛的菜肴。

这也是李晓峰入职以来第一次走进小食堂,对于这样的机会,他既感到新鲜又有些兴奋。其实,很多老同志都知道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小食堂会提供如此待遇,已经吃过好几次了,而今天田亮也特意要求值班,就是为了能在小年这天一饱口福。

李晓峰一踏入食堂二楼,便开始好奇地打量着二楼的布置。平常他都是在一楼吃饭,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上二楼,但在这种环境中,大家似乎都默认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在官场上,只要没明确规定某件事能干,那就是一律不允许干,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一旦触碰到规则,就极有可能面临处分。

李晓峰他们就餐的是二楼最大的两个包间之一,平日里领导们用餐都很少启用这么大的包间。一般只有在偶尔接待上级领导,人数较多时才会用到。饭桌上,李晓峰被安排在基本位于中间的位置,这个位置不算上座也不算下座,恰到好处。

午饭时间,大家吃饭的速度都比较快,毕竟下午还要继续上班,按照规定是不允许饮酒的,所以大家都喝的茶水。

开席前,马洪涛作为市委的大班长,以茶代酒,亲自带领大家喝了三杯。马洪涛离开后,其他值班的领导也纷纷效仿,来到包间与大家一起喝了两杯。直到最后一位领导离开,饭桌上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在领导面前,大家难免会有些拘谨,此刻领导离去,气氛才稍稍变得轻松起来。

下午,由于上午该处理的工作都已顺利完成,李晓峰手中暂时没有急需处理的文件。

尽管大多数人在小年这天心思都有些松散,不太上心工作,但李晓峰依旧保持着全天候的工作。趁着这几个小时空闲,他利用手头的资料,将下一步城区改造涉及的各个县城老旧小区都详细地列举了出来。他根据改造的难易程度,将这些小区分成两类,容易改造的归为一块,有难度的放在另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