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她说话声音,皆以为她所忧心之事乃是成亲一事,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此时,在马车之外,宁清松正骑着马,与母亲和妹妹一同前行。突然间,他听到母亲与妹妹的对话,妹妹的声音似乎有些异样。
“懿姐儿,你是否真的不愿嫁人呢?尤其是……”宁清松话到嘴边,却又突然止住,似乎想到在外面不好明说。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你放心,若是你当真不情愿,我们自会设法处理此事。”
宁舒怡万没料到,自己不过是因为贪恋母亲的关怀而哭泣了一会儿,兄长竟然会想得如此之多。她赶忙解释道:“兄长,并非如此,我并无此意。嫁与他后,便可分家,如此一来,我只需对他始终不离不弃,他心中自然便会有我一席之地。我只是人受伤了娇气起来,听到母亲关心就忍不住哭了。”
“啊,哈哈哈!”车里车外兼是笑声……
宁舒怡觉得气氛有些尴尬,便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母亲,父亲他还会去参加科举考试吗?”
母亲微笑着回答道:“应该不会了吧。他现在当启蒙先生,过得也挺好的。”
宁舒怡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道:“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害怕和兄长一起竞争吗?可是,如果就这样放弃,他以后不会后悔吗?毕竟,有理想的人无论何时去实现它都不算晚呀!而且,如果父亲能够中举,两个兄长又都能中秀才,那我们家岂不是三喜临门了吗?说不定未来的嫂嫂也会因为这个而更愿意早点嫁进我们家呢!”
“那我劝劝你父亲,总是再拼一次,以后也不留遗憾。”宁母想想也是,当初他还是童生时自己就和他相识,这么多年因为婆婆的各种刁难,他就把自己的心思隐藏从而郁郁寡欢。现在女儿提了起来,已经分家了,没人再再干扰。
宁舒怡就知道母亲会想通的。母女俩又说了些别的话,说着说着宁舒怡就睡了过去。
终于在城门关门前宁家一行人进了县城,是直接去县衙。这是在路上说好了的,在县衙住几天陪陪家人,等院子收拾好了再搬过去。
戚县令一看到儿子接回女儿一家人,那是喜不自胜。同时也看到马车上的箱子,只是没有立即问怎么回事。宁舒怡看外祖父满面红光的,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身体硬朗的人。从记忆里得知他这些年不是不可以高升,而是他是人间清醒。他知道自己的学问,本事当县令就刚刚好。在上面来考评时他顺其自然,没有多巴结……反正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一直没有换县城当县令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