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如此放权,这真的合理吗?

“陛下,”魏征在一旁轻轻点头,表示赞同,“长孙大人说得没错。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百姓的渴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用6)

如果法律过于严苛,甚至违背了民心,那么即使短期内能够维持秩序,长远来看也会失去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中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

这一刻的他和很多大臣才真正从心底意识到,后世的法律之所以如此注重平等和人权,正是因为它们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公正和透明的追求。

法律不仅仅是维护统治的工具,更是推动整个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

*

孟棠这边继续说道:“

而这一题目的重点在最后一个选项上。

这一选项是想让做题者判断‘责令补种10棵树’的行政行为性质。

其实我在今天所做的题目当中有涉及到对于行为要如何判断其行政行为性质的方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政处罚是惩戒性的。

所谓惩戒的意思,就是增加当事人的负担。

而在本题目中,陈某未办理树木采伐许可证而砍伐树木的行为,林业局要求‘补种5棵树’,这在恢复破坏的秩序之外,还对陈某增加了新的负担。

这个增加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陈某。

因此,责令陈某种树的行为属于行政处罚,而非行政强制措施。

*

听到这里的诸朝人中,有很多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这些行政法的题目可真有趣啊!”参加童生考试的林应贤听完孟棠这么多对未来华国行政法的讲解之后颇为感慨,这些复杂的律法条款和精细的规定让他感到新奇。

林应贤对于律学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懂。

毕竟在当前的朝代,只有达到秀才这一级别的考生才会接触到与律法相关的知识。而此刻的他,仅仅是为了应对一场紧急考试而临时抱佛脚,对律法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心里没底的是,他不确定这次能否顺利获得“童生”的名号。不过,幸好林应贤的家境还算宽裕,这得益于家中祖上传承下来的产业。

凭借这些丰厚的家底,他得以长年累月地准备科举考试,无需为生计担忧。

说到林应贤,他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子回头”。

曾经,他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让家人操碎了心。

最终,还是他父亲绞尽脑汁,想出了装病这一招,

说自己的遗愿就是想看到家里出来一位秀才。

才将这个浪荡子硬生生拽回了家,逼着他走上读书考取功名的道路。

与那些从幼年起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立下远大志向要踏入仕途并一直勤奋苦读的人相比,林应贤确实算是个大龄考生。

尽管起步较晚,但林应贤现在已决心改过自新,努力追赶那些从小就立志入仕的同龄人。

林应贤知道,自己要想在这条道路上有所成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可是这和我等没有关系啊!我们现在活着都难啊!更别提想着这些。”刚从地里回来锄完杂草的一位农者说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他的话语引发了众人的共鸣,不少人都点了点头,脸上流露出深深的不解。

“老夫倒是懂当今的律法,但是对比孟棠姑娘所处的未来,我朝律法现在,管着那些官员行为的只有御史等人的监察,

而和现在所说到的后世的行政法,的确相差甚远啊!”担任过县丞而今退老还乡,两鬓斑白的老者慢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