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青龙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

——《山海经,大荒北经》

烟雾缭绕,这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绿竹在海风吹拂之下,摇曳着身姿,婆娑起舞。

悦耳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如同一练一练的海浪划过沙滩。

娜发脸上的泪痕还未干透,青云就在催了:“他去了另一个世界,走吧,我们在这里耽误一整天了。”

他的声音绝情而干脆,如同冷漠的路人。

姬干、姬茅、姬吉沉默无言,其中2个在安慰娜发,另一个则在准备行囊与担架。

昨天,他们将包子埋葬在了边海洼垄之上,上面用石子垒砌一座沙堆,娜发找了一块5尺长2尺宽的竹片,上面歪歪斜斜写了几个大字,竖在沙丘上,这是证明包子来过这个世界的见证。

几年来,包子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最勇猛的战士,最和蔼的亲人。但是,在竹筏之上,他因失血过多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最伤心的人是娜发,她撕心裂肺,将几年积累的眼泪倾泻而出。

三位小矮人同样泣不成声。但是他们明白:逝者已矣,来日方长。

清晨,从海面升腾的雾气漫过水面,将竹林烟煴成一片凄迷的奇幻色彩,群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远处,千崖辟立,万壑争流,古木森森,这里的竹子出奇的宽大,有些竹树大的可以做成一个小木舟,大后方是一片大湖,大湖比汤谷还要大上数倍,无数岛屿错列期中,青云选了一个坐北朝南的风水宝地,作为包子的长眠之地。

青云说道:“上古纪元时期,这是颛顼大帝跟他的爱妃沐浴之地。”

娜发无动无衷,三位小矮人面面相觑。

近段时间来,青云体力阴阳之力有若奔腾不息的洪流,而且,他感受到来自北方的邪恶力量,越发强大。

特别是在梦中,他遇见了鬼帝之王将黑龙控制住以后,整个北方全部笼罩在一片炼狱之中,他迫切需要赶回剑门关,他隐隐察觉到,在五方鬼帝与人类的大战中,自己无法独善其身。

他口袋里依旧装着那颗混沌珠,混沌珠纯洁的表面上,散发着黄色的光晕,只是,间断性的有黑色烟雾从珠子中散发出来。

青云不知其意。

他说道:“这里是《大荒经》中记载的东北海,先民说,颛顼和其爱妃就葬在此处。现在,包子与他们同在。他会感到欣慰。”

娜发依旧恼怒道:“他已经死了,葬在一起又能证明什么?在我看来,他是比颛顼大帝更伟大的人,他一生都在付出,从来没有奢求过什么。”

青云依旧冷冷说道:“我们不可能守在他身边一辈子。”姬茅、姬吉、姬干等察觉到了青云脸上的愤怒,他们在收拾东西。

青云依旧站不起来,三位小矮人将他放在担架之上,拖着他往大山深处前行。

娜发哭了一阵,抹了一把鼻涕,看到左右寂静,阴森得可怕,她骂了一句:“狐狸,狐狸,你给我出来,你跑哪里去了?”

六尾灵狐不见踪影?

她见周遭越发凄冷,于是赶紧追上他们的步伐。

此后近一个月里,青云等一直在这片海域行走,水路泥泞,因此他们速度异常缓慢,此前他们经过的一片海域,那里的水全部呈红色,而竹林南面三十里外的岛上,长着三棵奇怪的桑树,桑树高达百仞,树枝如盖。

青云知道,这个地方叫封渊,属于先民不敢涉足的未知之域。横亘在眼前的是一座大山,先民称为附禺山。传说,颛顼大帝晚期,就在这里颐养天年,最后羽化登仙。

青云说道:“我们必须翻越这座山,才能达到绝境长廊。”

只有到了长廊上,他们才能找到去往剑门关的栈道。

附禺山山势险峻,重岩叠嶂,千沟万壑,娜发的力量并不足以支撑起青云的重量体重,幸运的是,随着青云的八极之力更加深湛,六尾灵狐渐渐受到压制,因此,这只上古灵狐反而成了担架之前的驮兽,三位矮人利用甘葛(一种叶片呈蝴蝶状野草),编织了两根粗大的藤条,套在灵狐身上,这让娜发等大大减少了运力。

在秋至日这天,宁静的下午,他们走上了一条由石头修缉的平整石板路,道路两旁有古迹陈列。很显然,这里曾有有先民居住过,两边是一排一排的大杨树。

这条路有几百尺长,在道路正中位置,有一根乳白色擎天柱,柱子有百尺高,几章丈粗,雄浑大气。上面雕刻着4条青色巨龙和三朵白色祥云,石刻的龙爪向外延展,龙头狰狞,龙身在白云之中时隐时现,4条巨龙镇守四方,似乎寓意四方咸宁,万世太平。

这根擎天柱突兀地出现在大道正中央,让他们微觉诧异。

青云说了:“这是一个祭台。”

娜发等饶有兴趣,她强调一定要去祭台上祭奠包子,告慰他在天之灵,她顺手摘了不少青果,六尾灵狐奔腾在平坦大道上。

小主,

四周寂静无人,三位小矮人心情舒朗,吆喝着歌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青云闭目养神。

突然,地面之上闪过几个阴影,似乎有大鸟飞过,姬吉、姬茅本能地摆开大弓,他们停在路中央,举头四顾,而就在这时,森林中猛兽、豺狼虎豹等,有若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涌来。

青云等人距离擎天柱只有十几米了,他说道:“他们来了,咱们停下来吧。”

尽管他闭着眼睛,但他对外界的变化了若指掌。

娜发如泥塑木雕,呆立不动,三位矮人围在一起。

他们看到,这些猛兽凶残得很,有陆地上爬的老虎、豹子、熊和罴、黄蛇、鳄龟,天上飞的有鹞鹰、花斑贝、离朱鸟、凤鸟、琅鸟和黄鸟。

六尾灵狐摆弄着六条尾巴,发出低吼声。

青云依旧坐在担架里,他看到这些人的服饰奇形怪状,颜色艳丽,绚烂缤纷,似乎有来自不同山区的人,每个山区又自成部落,他们在这里和谐相处了不知多少岁月。

青云注意到,人群中有部落首领,族长以及各大族群的巫师和大祭祀,祝、觋、宗祝等。大家服饰装配各异,主要以兽皮编织为主,有些人的耳朵穿洞,插着象牙似的配饰,有些人脸上描着彩虹一般的颜料。

这些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几千年不曾离开过这片山区。他们神态肃穆,仰头挺胸,庄重无比。

一些人在自报家门。

“我们是叔歜国后裔,颛顼之子。”

“我们是北齐之国后裔,姜姓为主。”

“我们是肃慎氏国,”

“我们是犬戎国,”

“我们是毛民国,依姓为主。”

“我们是大人之国,厘姓为主。”

……

这些人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将这里部落情况大致讲了一遍。青云双目如注,缓缓听着,他不断地扫视着四周的陌生人群,不置一词。

娜发和三位小矮人,则不停跟那些自报姓名的部落打招呼,他们喜笑盈腮,表明自己并非不速之客,也无恶意。

青云知道这些人,其实都是上古遗民,他们祖辈都在生活在大山之中。

他记得《山海经》中记叙过: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以及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修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等等还有一些道不明的陌生国度。

这些人,属于黄帝、颛顼和大禹或瞽叟、句望、敬康、穷婵的后人,他们生来就有驾驭天上飞禽的能力,一些小朋友甚至5-6岁时就能控制飞鸟在天空翱翔,同样,他们驯化了老虎、豹子、大熊和罴,包括蛇。

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广平原上的人,其祖先都是来自这些山区,现在城邦里驯化的猛犸巨象、食铁兽、雄狮等,其古老技艺其实都是源自于此。

当然,千百年来,平原地区的人不断开拓探索,形成了城邦概念,他们靠着肥沃的土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发展了先进文化与制度,提高了生产力,因此,百姓的御兽技能基本已退化,而国王们利用专业人才驯化这些猛禽,只是为了城邦与城邦之间的军事斗争及地域争夺。

青云注意到,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作巫觋装扮。

他想着此地似乎依然盛行上古的祭祀风俗,有着浓厚的巫神崇拜以及鬼神崇拜。

但总之,这批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可从他们摆出来的架势看,似乎并不会轻易放过青云一行。

娜发和三位矮人已经感受到了对方的恶意,他们座下的猛兽咆哮不止,许多人怒骂不休。

娜发说道:“我们只是路过。”然后她特地转了一圈,大叫道:“真的,请相信我们,我们只是路过这里,去剑门关。”

一些巫觋、大祭司、祝宗、释比突然往前走出了两步,这些人大概有30多位,也就是说周围这些人中至少包含30个部落。

他们的关注点并不在娜发身上,青云看到,这些人手拿法器、头戴钩玲、猴头帽,脸上涂着黑墨汁,耳垂吊着法铃。

青云双眼一瞪,他发现这里有许多道法深不可测的大祭祀和巫师,连他的天眼也看不穿道不明。他说道:“你们可以当做我们没来过。”

一个身着黑色描金长袍,袍上绣着符文的大智者,说道:“话是这么说,但你已经来了,这才是事实。当然,只要你能让我们30位信服,那么咱绝不为难。”声音干瘪,态度蛮横,看不出年纪。

青云说道:“如何才能让你们信服?”

大智者回答道:“回答我们几个问题就行了。”

娜发楷了揩额上的汗水,她大咧咧说道:“我看你们都是老大不小了,请不要为难年轻人。”

的确,这里面许多老者,长着一副核桃皮般满是褶皱的老脸,岁数起码都在六七百岁、甚至八九百岁以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娜发料想他们会弄出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难题。

因此,她才如此一说。

一位老者声音洪亮,他说道:“这里是古蜀大陆未开化的神秘区域,自从大禹之后,再也没有平原上的人来过,我们知道你们不属于这里,同样也知道你们带走了属于这里的东西。这个东西对我们有多重要,小子,你该懂的!”

青云猜到他们说的是混沌珠。他说道:“如果我一定要带走呢?这么说吧,天意难违,你们逃避不了,也改变不了。比如我来到这里,拿到混沌珠,去了扶桑神树,解开了封印,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没人让它发生却发生了,这是天道;没人让它降临却降临了,这是命数。天命如此,大势所趋,请不要执迷不悟。”

的确,这批人崇尚树神、鬼神以及祖宗庙法,他们固执地认为青云等人是破坏者。

大祭司裴姬继续说道:“我们想试试。试着阻拦你。事在人为,很不幸,你闯了进来。”他眸子闪现凶狠之色。

青云知道避无可避,说道:“那请出题吧。”

一个身穿黑色祭祀服老者问道:“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后,即定天地之道,三皇纪元时期,用以确定纪年、月、日,制定十天干十二地支,请你分别说说。天干地支是指哪些?”

青云颔首道:“十天干为于逢、旃蒙、柔兆、疆圉、着雍、屠维、上章、重光、玄、昭阳;十二地支为: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娜发误以为是日常使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她差点脱口而出。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即为60年一甲子,而青云说的是远古的时期,由天皇创制的纪年法,她庆幸自己没有冲动说出来。

一位释比问道:“上古十纪指得是?”

青云继续答道:“分别是,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烙纪、连通纪、叙命纪、循蜚纪、因提纪、禅通纪,此纪终于炎帝,疏仡纪,此纪始于黄帝。这十纪总共历时三百万年。”

人群中一阵躁动,因为这个纪元法,完全缘于先民的代代口述,而且年代过于久远,根本无可考证,可这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小伙,居然一字不漏的全部答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