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连忙接过铜爵仔细端详起来。
就在游客聚精会神地观察铜爵时,摊主的小指却在暗地里悄悄地戳了一下爵耳的接缝处。原来,那里正泛着一丝新铜的光泽,这可是民国老仿中常见的“插帮”伎俩。
正当摊主暗自得意的时候,一旁的破烂张突然“呸”的一声,将嘴里的馍渣啐到了地上。他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北口音,快步凑上前去,对着摊主喊道:“掌柜的,你这儿有没有带范线的啊?”
为了引起摊主的注意,破烂张故意把“范线”两个字说得特别重。所谓范线,就是青铜器在铸造时,模具留下的合范痕迹。对于行家来说,这可是辨别真伪的关键所在。
摊主甚至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漫不经心地从身边的编织袋里掏出一个铜觚,随手放在柜台上,然后说道:“这可是正经的侯马范,您看看这云雷纹的接茬,绝对是真品。”
破烂张接过摊主递过来的强光手电,将光线集中在铜觚上,仔细观察着上面的云雷纹。果然,在纹饰的衔接处,有一些细微的错位,这与真品范线应有的流畅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明显是拿真范浇铸的旧铜啊。”他心里暗自想到。一般来说,高仿的铜器常用失蜡法一体成型,而这个铜觚的纹饰衔接处却有明显的接茬,这显然是用真范浇铸的痕迹。
正当摊主思考的时候,一旁的破烂张突然开口说道:“这铜觚怕是被酸咬过吧?”说着,他伸出指甲,在铜觚的口沿处轻轻一刮,竟然刮下了一撮绿色的锈迹。
“你看这孔雀绿的颜色,发飘,不沉稳,怕是用尿泡出来的。”破烂张继续说道。
摊主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他显然没有想到我们会如此轻易地识破这个铜觚的真伪。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镇定,从柜台下面摸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然后对他们说:“看来老板是位行家啊,那不妨看看这件生坑货。”
布包里是个铜簋,腹底红斑像溅血,绿锈间缠着蓝紫结晶。“这“泛金斑”漂亮吧?”摊主压低声音,“实打实用硝铵炸药炸出来的,埋土里三年,跟真生坑一个样。”
破烂张的独眼微微发烫——视界穿透铜锈,看到簋耳内部崭新的焊疤。西周青铜器多用浑铸法,而这簋耳是后接的。他故意敲了敲簋腹,回声沉闷,真品应有轻微颤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