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枝报出五万的数字,是杏花大队会计经过核算得出来的,依据是水泥厂使用150个人,按每天分红5毛为基础,一年是2.5万工钱,然后朱枝和李天福狠心加了一倍报出来。
没有办厂经验,对于办工厂没有概念,尤其是石灰山这种最重要的原材料,杏花大队根本没有计价。
听到这个报价,刘正茂很是吃惊,按他的理解,办个水泥厂光是买设备就要好几万,按合作协议,如果杏花大队那边把人力和石灰山只作价五万,对等原则,樟木大队就只需要拿出五万现金,但是这点资金,水泥厂的启动绝对不够。
“朱支书、李大队长,你们确定石灰山和人力资源折算五万本金?”刘正茂怕自己听错,跟朱枝确认。
“确定,这是我们大队会计经过核算得出精确数字。”朱枝继续咬牙狠心回答。
为了水泥厂顺利投产,刘正茂不能为了占便宜欺骗杏花大队。他笑着说:“朱支书,你们大队把石灰山和人力资源作价五万本金,我没有意见。但我要给你算笔账,等我讲完后,在协商后面的事。”
朱枝听到刘正茂的话,心里打了钝,他以为刘正茂会绕着圈子还价:“刘知青,你讲讲看。”
“根据昨天周专家的给我的清单,除了需要建高温窑、厂房、办公用房、仓库、宿舍外,还需要采购的破碎机、水泥球磨机、烘干机、冷却机,这些都是大型机械,每台动则需要几万,另外还需要买载重货车、几十架人力车。”
“我们是白手起家,资金有限,我一方面会动用人脉去买二手机械,但也要做好买不到二手装备,那就只能采购全新机械,粗算一下,五万现金应该远远不够。”刘正茂把周长庚写的清单递给朱枝。
看过清单后,朱枝浑身感觉不好了,因为对等原则,樟木大队只需要拿出五万,可能都不够买设备的。
刘正茂又说:“朱支书,李大队长,我们樟木大队虽然经济情况稍好点,但是起步时间太短,积蓄有限。为了让水泥厂顺利投产,樟木大队除了拿出五万现金外,决定再多拿三万出来,但有个前提条件。”
李天福心里想头等大事是水泥厂顺利投产,樟木愿意拿出真金白银解决问题,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可以答应:“你讲。”
“两个条件,多出三万现金,买五成一的话语权,另外,我们大队自用的水泥,按出厂价打85折。”刘正茂讲。
朱枝听完刘正茂提出的条件,和李天福对视一眼,互相点头,由朱枝代表杏花大队确认:“老古、老郭,我们杏花大队同意刘知青提出的条件。”
古大仲点点头,刘正茂站起来,笑着说:“那协议内容就是这样定了,约个时间,到公社去,在公社领导见证下签字。”
朱枝业站起,握住刘正茂的手,再次确认:“刘知青,你们出八万现金,占一半本金,对吗?”他认为樟木多出三万才占一半本金,是杏花大队占便宜了。
“是的,樟木出八万,仍旧是占一半本金。”刘正茂给出肯定答复。
“合作愉快!”朱枝如愿占到便宜,高兴的讲。
谈妥合作协议,刘正茂立即让唐老大去学校文印室刻钢板,油印两份正式协议。
超额完成任务,朱枝和李天福坐在办公室和古大仲闲聊,郭明雄和马会计都有事,各自去忙。
这时,蔬菜组的何志成带着农校的莫老师和另一个中年男人走进办公室。那个中年男人主动给古大仲打招呼:“古支书,早!”
“刘老师,这位是刘副大队长,就是他和沈校长联系的大盆蔬菜,”古大仲介绍道。
“刘副大队长,久仰大名,没想到你这样年轻,”农校刘老师笑着跟刘正茂握手。
“昨天在外办事,没有接待你,请谅解。”刘正茂歉意的对刘老师讲。
“客气了,我已经跟老何对接上,具体内容也给老何交代清楚,需要买一部分材料,等你们准备齐大棚材料后,让莫老师联系我,我再过来。”刘老师跟刘正茂说。
“好,我们会尽快准备齐材料,到时再麻烦刘老师。”刘正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