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体没问题吧?如果哪里不舒服,就去城里大医院检查一下。”刘正茂首先想到的是父亲的身体是否有恙,眼神中满是担忧。
“我每餐能吃四两饭,身体好得很。”刘圭仁带着点自豪回答,心里想着不能让儿子为自己操心。
“那你要回家去干什么?”刘正茂追问。
“做了一辈子豆制品,突然想休息休息,现在想起来,每天去番后街看看邮票也挺好的。”刘圭仁不想让刘正茂知道真相,更不想他去追查散布流言的社员,所以故意说得云淡风轻。
“爸,你决定了,就随你自己的意吧,我的意思,你再坚持两月,做到春节”。刘正茂心里十分确定,刘圭仁来这里不到两月,绝对不会主动提出离职,一定是有其他原因才促使他做要走的决定。
这时,杜家卫也下工回到了宿舍。他和刘圭仁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当年在莲城石塘乡下,两人同时入私塾拜入先生门下。刘圭仁用两月读完启蒙书籍,而杜家卫两年时间都没读完《三字经》,手掌不知挨了多少打,最后,先生无奈地跟杜家讲:此子不是读书的料,带回家务农吧。
民国 35 年,刘圭仁第二次到省城创业时,把杜家卫带了出来,直到 1958 年公私合营,杜家卫随刘圭仁的作坊一起合并到国营蔬菜公司。两人一直在省城酱厂工作到退休。这次,樟木大队需要聘请技术专家,刘圭仁又邀杜家卫一起来这做顾问。
厂区的流言,刘圭仁知道了,自然杜家卫也听说过。见刘圭仁讲要辞职回家,杜家卫心里一阵纠结,他对刘正茂讲:“正茂,既然社员学会了豆制品的技术,不需要两个顾问,老刘的技术比我精,他留下来,我回去就是。” 杜家卫心里想着不能因为自己影响了好友和他儿子。
“杜老倌,你莫添乱,是有人利用我的事针对茂伢子,跟你无关。其他项目都是两个顾问,为什么没人讲闲话。”刘圭仁有些着急,他不想好友误会。
大队突然出现针对自己的流言,刘正茂表面平静,心里其实还是有些不忿。既然流言是在厂区起来的,而郭明雄分管副业,刘正茂相信郭明雄不会暗中给自己下绊子,而自己可能在不经意间得罪了谁,这事找郭明雄了解一下,可能查到原委。
刘正茂找到郭明雄,把事情说了一遍。
“什么,有人针对老刘?我真不知道这事,刘知青,你给我两天时间,我一定查出源头,看看那个敢破坏樟木大队的新农村建设。”郭明雄一听就火冒三丈,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揪出这个幕后黑手。
见郭明雄发火,刘正茂忙安抚道:“老郭,这事暗中查查就行,目前并没产生不良后果。再说了,我已经跟我爸讲了,把春节前这段繁忙期做完,节后再讲去留的事。”
“不行,老刘不能走。你到车间看过刘知道,有技术专家带的三个项目,每天不到生产井井有条,其他诸如卫生、劳动纪律、安全工作都做得到位。而王莲香领头的粉条项目,每天虽能完成生产任务,但是在劳动纪律、卫生等方面,跟其他三个项目比,都相去甚远。”郭明雄天天在厂区,对各项目领头人的能力一清二楚,他心里十分敬佩刘圭仁的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刘正茂说道:“你查查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我爸最快也是春节后才离开,何况还有老杜留下来做顾问。”
郭明雄拍着胸脯保证说:“刘知青,你放心,我肯定要把这个人翻出来。” 此时的郭明雄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还刘圭仁一个公道。
这天,刘正茂正和郭明雄在屋里聊得火热,突然,厂房屋顶悬挂的大喇叭扯开了嗓子大喊:“刘正茂副大队长,速回大队部,有人在等你。……”这一嗓子,震得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往下掉。
听到这喊声,刘正茂心里跟明镜似的,准是杏花大队的朱枝来找自己了。
自从从沪市回来后,那朱枝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全身心投入到水泥厂的建设当中。几百号人力那是鼓足了劲儿干,这水泥厂房的建设速度简直跟坐了火箭似的。有钢厂送来钢渣,大队自己也忙着开采石灰石,可唯独这原料里的煤炭还没到位。
朱枝这会儿正独自坐在樟木大队的办公室里,悠哉悠哉地喝着茶,瞧着各生产队领钱那热闹非凡的场景,心里头可就打起了小算盘。他暗暗下定了决心,等水泥厂建好后,杏花大队的收入要是增加了,也得学学樟木大队的样儿,让所有社员都能住上崭新的房子,过上美滋滋的日子。
就在这时,刘正茂一路狂奔,跑得气喘吁吁地冲进了办公室。朱枝赶忙站起身来,脸上堆满了笑,对刘正茂说:“刘知青,又要麻烦您啦!”
刘正茂二话不说,一把抓起办公桌上的瓷缸,“咕咚咕咚”猛灌了一口水,这才缓过了气,问道:“朱支书,请问找我有啥事儿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之前说过,要帮水泥厂搞辆二手货车,请问有消息没?”朱枝眼巴巴地看着刘正茂。
“甘处长给介绍了一辆,不过具体啥情况,还得看过才知道。”刘正茂不紧不慢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