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国内首创的农村小区计划

12 月 2 日,古大仲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随刘正茂来到市府。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涉足此地。与他心情如出一辙的还有设计师顾正宇,他怎么也没想到,接了个私活,竟会弄出如此大的阵仗,还要给市领导进行解说。

市府那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全国独有的农业新村设计方案的审核会议,正紧张有序地推进着。市革委会杜副主任正襟危坐,神情严肃且专注,目光紧紧锁定在会议室四周墙上悬挂的设计图纸上。市府秘书小李在一旁马不停蹄地记录着方案的重要数据,手中的笔如行云流水般不停挥动。

大队支部书记古大仲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既兴奋又忐忑。古大仲心里琢磨着,这可是关乎着社员们未来生活的头等大事,满心期盼能获得市领导的认可。他时不时地和刘正茂低声交流几句,眼神中难掩对方案的殷切期待。

工程方案设计师顾正宇站在效果图前,有条不紊地介绍着新新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理念。顾正宇清了清嗓子,谨小慎微地说道:“各位领导,我们的设计方案依照樟木大队的要求,充分考量了功能性、美观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新村借鉴大城市的居民生活模式,配备齐全的基础设施,涵盖绿化、社员广场、学习图书室等。同时,住房的布局也周全地考虑了采光和通风的需求。”

杜副主任微微点头,满怀期许地问道:“新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否能够切实满足社员的需求?比如学校、卫生院、礼堂这些重要的配套设施规划是否合理?”

顾正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不知怎的,明明杜副主任态度和蔼,可他就是心里发怵。面对杜副主任的问话,他赶忙回答:“领导,我们在设计中已经深思熟虑到了这一点。按照甲方要求,新村内规划了一所学校,还有幼儿园,同时还设置了卫生院。”

这时,刘正茂插话道:“杜主任,我们大队正在挑选有文化的青年,准备派送到大医院去学习医疗知识,还望市里支持。”

杜副主任对周长青说:“记下来,你抽个时间和市里医院联系,看看他们能否提供协助。”

又对刘正茂说:“小刘,医疗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没有基础可不是短时间能学会的,你们最好还是寻觅业内的医务人员。”

刘正茂发挥死皮赖脸的精神,说道:“那也要您帮忙,分几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过来。”

周长青回应道:“刘副大队长,你们就是个医务室,大学生可能不愿意到你们那里去。”

“周秘书,实话实说吧,名义上叫医务室,实际是按县医院的规模建设,有挂号房、诊疗室、手术室、药房、住院部,还预留了医疗器械检查室。现在缺医生和医疗设备,如果市里能批 X 光机等设备,我们有十足的信心,硬件比县医院更胜一筹。”刘正茂口若悬河地解释着。

杜副主任笑道:“停,停!你跟我们夸下海口,没有用处的,等你们的卫生院建成后,我请医学院的老师带学生去参观,你们去说服他们才行。继续!”

顾正宇又拿起棍子指着效果图说:“对于社员家庭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按照甲方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已经制定了处理方案,这套方案付诸实施后,将是国内首创。”

听到这里,杜副主任颇感震撼,国内首创,当下建设中,鲜有人在排污和垃圾处理上花费如此心思,这个无疑是方案的亮点。周长青一丝不苟地把他们的意见逐一记录下来。

杜副主任沉思片刻后,语气坚定地说:“这套设计方案面面俱到,独具特色,设计师专业过硬,富有巧思,甚是精妙!我认为方案既能满足社员的生活需求,又能让樟木大队的形象和品质更上一层楼。最为重要的是,弘扬了的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精神,自力更生地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模式。”

不愧是领导,寥寥数语就将设计方案和设计师提升到全新政治高度。顾正宇获得市里大领导的褒奖,内心欣喜若狂。

刘正茂连忙带头鼓掌,信誓旦旦地保证道:“请领导放心,我回去一定精益求精地完善方案并严格按照领导要求执行。”心想,有市领导撑腰,下面的单位就不敢阳奉阴违了。

杜副主任站起身来,说道:“你们稍等一会。”说完便离开了会议室。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杜副主任此举是何意。

大家各怀心思,都缄口不言,等了大约五分钟,杜副主任回到会议室,笑容满面地对大家说:“你们先和小周去食堂用餐,下午 1:30,到省府去给领导汇报。”

杜主任因有其他事务在身,遂让周长青带领刘正茂等三人前往市府食堂就餐。这只是一顿简单的工作餐,然而周长青却吃得津津有味。

他压低声音对刘正茂说道:“大领导请客,这味道感觉就是与众不同。”

刘正茂微微一笑,埋头继续吃饭。他能理解周长青的心情,毕竟受到大领导的表扬,心情愉悦之下自然胃口大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古大仲则对市府食堂盛放食物的餐具印象极为深刻,并深深地铭记在脑海中。此后,他在不同的单位多次进行了类似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