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只认规则的门卫

守门老头心里暗自嘀咕,制度明确规定非本厂工作人员,未经通报不得入内,难道自己做错了吗?但又不敢得罪刘正茂,正欲开口向刘正茂道歉,刘正茂却抢先笑着说道:“他是依制度执行,非但没错,还应当予以表扬。”

老头得到刘正茂的认可,心里甚是欢喜,转身拿来两件饲料厂的工作服给刘正茂和序伢子穿上。

跟随云中华走进厂内的发酵区,云中华略带邀功之态地问道。

“刘知青,您瞧瞧,现今与刚建厂时相比,规模扩大了多少?”

放眼望去,刘正茂发现饲料发酵池从刚建厂时的四个,如今已发展到二十个在运作,另外还有几个池子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

“云厂长,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您的精心领导下,规模增长了足足五倍,着实出色。”刘正茂对云中华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主要还是大队领导指挥有方,我们大队的养殖场和农校养殖基地都在大规模地扩充养殖数量。如今县里在宋红卫局长和罗迈主任的带领下,又新增了两千头生猪养殖。眼下正值冬季,发酵时间延长,我们生产的饲料供不应求。在农校老师的协助下,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增加产量,却仍存在缺口,只能依靠增加发酵池来满足与日俱增的需求。”云中华向刘正茂详细讲述了饲料目前的状况。

刘正茂问道:“增加发酵池,那能确保原料的来源稳定吗?”

云中华回答道:“骨粉和发酵剂皆有保障,困难之处在于,由于供电不够稳定,粉碎机数量有限,只能等到下半夜来电时方能工作。老王为了保证骨粉不断货,主动请缨执夜班加工骨粉。”

刘正茂原以为老王做晚班是大家轮流排班,未曾想竟是老王为了照顾云中华,自己主动要求值夜班。

云中华继续解释道:“大队如今动员社员家中全部使用煤炭,节省下来的稻草统统留给饲料厂用作青饲料。另外,还在大量收购本队和外队社员家庭的红薯藤、南瓜藤、冬瓜藤以及各种绿色蔬菜类作为原料。再者,社员私人若要换取发酵饲料,我们也按照 3:1 的比例为他们置换。”

刘正茂问道:“社员竟然同意用三斤青饲料换取一斤发酵饲料?”

“我们大队的社员亲眼目睹了养殖场生猪的生长速度,都主动前来换取发酵饲料,因为他们即便给生猪投喂三斤青饲料,长的肉也不如只喂一斤发酵饲料来得多。然而,县里开展的互助养殖计划,起初前来问询的人颇多,最终却只有杏花大队的部分社员前来置换,反倒是不属于我们粮山公社的金树大队,前来置换发酵饲料的积极性极高。”

这让刘正茂倍感诧异,问道:“明明给猪投喂发酵饲料能让其生长更快,他们为何不来置换?”

此时,云中华明显恼怒起来,说道:“听闻有人传言,说是公社有人造谣,宣称发酵饲料喂猪,虽说长得快,但是猪容易生病?”

听到这种说法,刘正茂亦是气愤不已,问道:“云厂长,您可知道究竟是谁在造谣?”

“我也在追查,倘若让我揪出此人,定然饶不了他。”云中华回答道。

既然是公社的人造谣,刘正茂心想,询问罗迈或许能了解更多内情。

云中华接着又讲述了另一件事:“刘知青,您别怪守门老头不让您进厂,这是我定下的规矩,因为有人企图窃取我们的技术。刚建厂时,您就着重强调过,一定要严守发酵饲料的秘密,这可是樟木大队的致胜法宝之一。”

“您所言极是,这个月,洋风大队就有社员自行挖掘发酵池制作发酵饲料,还通过他们大队干部来找我索要配方,我自然依照您的指示,未曾给他们配方。结果他们自行将青饲料放入池子发酵,采用沤肥的法子,最后那东西给猪吃,可是猪仅仅闻了一下便扭头就走。”

“云厂长,您做得对,这种配方,至少保密十年。我预计十年之后,会有新的饲料配方问世,届时,大队已然发展壮大,也就无需再对配方保密了。”刘正茂深知历史进程,知晓到 80 年代中期,川省刘家兄弟搞出了新的饲料配方,并凭借售卖饲料登上富豪榜。

从饲料厂出来,到养殖场溜达了一圈,刘正茂未敢久留,主要是那味道实在浓烈刺鼻。临走时,刘正茂对吴喜闻和金老士说道:“老吴、老金,养殖场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养殖场的卫生工作,以及猪粪和家禽粪便的处理工作也要紧跟步伐,最好多与农校联系,大家共同想方设法找到最为理想的处理方式。争取早日让养殖场的空气得到净化。”

吴喜闻颇为聪慧,明白刘正茂这是在委婉地批评自己,他说道:“我跟支书提及过数次,要求扩大沼气池规模,或者增加粪便处理方面的投入,支书均未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