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易床上坐起,刘圭仁看着刘正茂,略带责备地问道:“听知青讲,你申请了宅基地?”
依照儿子的能力,刘圭仁原本认为刘正茂在樟木大队停留不了多久便会回城,如今申请了宅基地,那就意味着刘正茂要在此处落户。刘圭仁心中有些责怪刘正茂不与家长商量,便私自决定如此重大的事情。
“是的,爸,大队在序伢子家旁边,给我批了一块宅基地。”刘正茂没想到,仅仅半天的时间,父亲就获知了消息。
家里平时的大事,都是华潇春做主,再加上刘圭仁现在樟木大队工作,不适宜讲这里的坏话,他将事情推给老婆去处理,于是说道:“此事,你回去跟你妈讲,看看她是何意思。”
“嗯,我后天要进城办事,会专门回家跟妈讲这件事。爸,您先休息,晚上还要上班,注意安全,我走了。”刘正茂交代完毕,便关上宿舍门,自行离开了厂区。
听到脚步声渐行渐远,杜家卫询问:“老刘,你似乎不太愿意正茂盖房子?”
刘圭仁和杜家卫是自幼一起长大的挚友,两人之间毫无顾忌,叹了口气之后,说道:“他在省城结识了众多人脉,可以谋取一个招工指标回城,偏偏要在此处安家,盖了房子之后,回城就更加困难了。”
“老刘,不是我讲你,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如此出色的儿子还不知满足,他在这里是副大队长,你没看到大队支书和郭大队长都要给他几分面子,在樟木大队,正茂可以说是一言九鼎,无人敢不从?”
“招工回城,听起来固然好听,回去进城也不过是个普通工人,怎能与这里的副大队长相提并论权力?只是说得好听些,没有一点实际用处。我儿子要是有正茂一半的出息,我每天都会笑醒。”杜家卫发自内心地开导刘圭仁。
自己身上的帽子尚未摘除,刘圭仁不敢讲农村不好,唯恐隔墙有耳,被污蔑反对知青政策,便敷衍道:“晚上还要上班,老杜,你也早点休息。”
从厂区出来,刘正茂骑车来到蔬菜基地,远远望见用竹子和塑料搭建的大棚,已经矗立起数十个,面积加起来大概有十亩地左右。
通过与蔬菜组长何志成交流,得知蔬菜组按照农村教师提供的资料,种植了辣椒、豆角、西红柿、黄瓜、茄子、空心菜、韭菜等反季节品种,头一年,大家都没有经验,只能依照资料边学习边实践。
对于蔬菜方面,刘正茂纯粹是个门外汉,只能倾听何志成的汇报,不发表任何意见,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人来处理。
前后仅仅聊了一刻钟左右,刘正茂辞别何志成,独自去查看各队种植的冬小麦和油菜的情况,骑着自行车,沿着田地缓缓前行,大块的田地,大约有几百亩,刘正茂心中盘算着明春的收成,应该能够解决面粉厂部分原料和社员家庭食用油的问题。
不知不觉,骑行到了村庄边,由于明日是开放日,社员们已经依照惯例开始清扫村庄里的路面,白天青壮年都有正常的工作,路面上清扫的人大多是老年人。
刘正茂在村边下了自行车,推着车往村庄里面走去。由于刘正茂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奔波,与社员接触得较少,认识的社员不多,更是叫不上名字。
但是,大部分社员都认识他,一路上与他打招呼的社员络绎不绝,刘正茂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只能脸上堆满笑容尴尬地回应:“你好、你好!”
部分社员十分热情地邀请:“刘知青,到我家喝杯茶?”
“多谢了,下次一定登门拜访,今日还有要事,改日一定前来。”刘正茂依旧笑容满面地回答。
村道上,被社员清扫得一尘不染,灰尘较多的地方,社员还泼了水来降低扬尘,社员们能够自发维护大队形象了,这是坚持执行开放日所带来的好处之一。
难得在村里遇到刘正茂,有心的社员主动上前与刘正茂交谈,有吴家和序伢子的先例在前,社员知道与刘正茂交好,能够得到的回报颇为丰厚。
能够与普通社员进行广泛交流,也是刘正茂本次走访的初衷之一。
就站在村庄路边,几位老年社员围在刘正茂周围,刘正茂主动给每个社员分发了一支烟后,有社员主动拿出火柴要给刘正茂点烟,而刘正茂摆摆手,笑容可掬地拉起了家常:“我不抽,你们自己享用。老人家,家里粮食够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