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岁月里,历经无数朝代更迭的人们,突然惊异地察觉到今日的金榜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异样景象。
那原本庄严肃穆、金光闪耀的金榜,此刻竟投射出两道清晰可见的文人身影。不仅如此,在他们身旁,还用硕大醒目的字体书写着各自所作的不朽诗篇。
其中那位气质缥缈如仙人般超凡脱俗、年龄稍长些许的文人,其身旁赫然展示着气势磅礴的《蜀道难》;
而另一位面容略显愁苦之色的文人,则与沉郁顿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伴左右。
当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一经展现,唐朝玄宗之后的文人群体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本期金榜所要盘点的正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字太白)以及素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字子美)!
众人皆欣喜若狂,难以自持。要知道,往昔他们唯有通过翻阅那些厚重的历史典籍,才能略微窥探到这两位文学巨匠的卓越风姿。
如今得以亲睹其庐山真面目,实乃人生一大幸事,甚至有人感叹就算即刻死去也毫无遗憾了。
【诗仙李白,表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还有一个别号叫做“谪仙人”。
他降生于绵州昌隆县,也就是如今四川省的江油市。打从幼年起,李白就聪颖异常且勤奋好学,很快便展露出超乎常人的文学禀赋。
尚处于少年时期的李白一直生活在蜀地这片神奇的土地之上,浓郁的地方文化犹如一泓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他幼小的心灵。
在此期间,他对剑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时常以侠义之举示人,路见不平必定拔刀相助。
与此同时,年少的李白心中怀揣着无比宏大的志向和抱负,一心期盼能够依靠自己卓越的才华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当李白二十五岁之际,他毅然决然地告别了生养他的故乡,勇敢地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漫漫远游之路。
一路上,他的足迹遍布成都、峨眉山等诸多名胜之地,在这漫长的旅程之中,他广结良朋益友,彼此交流心得感悟,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和视野,也让他的人生阅历变得日益丰富多彩起来。
自此以后,李白便开始了长时间在各地辗转漂泊的生涯,然而,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段颠沛流离的经历。
使得他那惊世骇俗的诗歌才华得以不断锤炼提升,并渐渐在世人之间传播开来,声名鹊起,威震四方。
终于,在那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和文化沉淀的天宝元年,这一年份不仅对整个大唐王朝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更是李白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就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刻,命运之神向李白伸出了眷顾之手。
原来,那位德高望重、仙风道骨的道士吴筠,凭借其广泛的人脉和卓越的声望,不遗余力地向当朝皇帝唐玄宗推荐了才华横溢的李白。
而唐玄宗这位开明睿智的君主,听闻了关于李白的种种传闻后,也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乎,一道圣旨从皇宫传出,召唤李白入京觐见。
接到诏书的那一刻,李白激动不已,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他深知此次进京面圣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若能得圣上青睐,必能一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
怀着满腔的热情与期待,李白踏上了前往长安城的征程。一路上,他饱览山河壮丽景色,心中思绪万千,不断构思着如何在皇上面前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经过数日奔波,李白终于抵达了繁华热闹的长安城。这座宏伟壮观的都城让他惊叹不已,大街小巷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昌盛之象。
在宫人的引领下,李白穿过重重宫门,来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当他见到唐玄宗时,不禁被皇帝威严的气势所震撼,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从容地施礼参拜。
唐玄宗见到李白气宇轩昂、风度翩翩,心中甚是欢喜,当即决定将其征召入宫,任命为供奉翰林。
从此,李白开始了他在宫廷中的生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他那斐然成章的文采以及挥洒自如的风度顷刻间震撼了整个京城,一时间成为人们争相传颂的佳话,其名声之响亮可谓响彻云霄,传遍天下!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尽管他满怀壮志、雄心勃勃,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地实现自己那宏伟的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