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明朝,朱橚

第三十三章:明朝,朱橚

“之前盘点过明朝藩王的时候就说过,在那明朝,藩王那是一抓一大把,其中有不少那是整日里游手好闲,啥事也不干,就知道吃喝玩乐混日子。

但我们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这藩王里头啊,也有不少才智过人、能力出众的角色呢。

而且啊,你说怪不怪,大明朝的皇帝们,大多数都把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当成了副业来干。

你瞧瞧,有的痴迷于炼丹求仙,有的热衷于木工手艺,把个朝廷大事都给撂到一边去了。

这皇帝如此,连带着藩王们也不遑多让,一个个都有自己独特的小爱好、小追求。今天呢,咱们盘点藩王就是这明朝的周王,也就是那朱橚。”

金榜的声音在这空旷的空间里悠悠远远地传了开来,仿佛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大明

此时的朱元璋正静静地听着金榜的讲述。当听到“皇帝把皇帝这个位置干成副业”这句话时。

朱元璋那原本还算平静的脸色瞬间变了变,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猛地瞪向了朱棣,那眼神里仿佛带着质问和不满。

朱元璋的心里头那是一阵嘀咕:“是不是这个臭小子哪里没带好头啊?我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江山,怎么我这后代子孙们一个个画风都这么奇怪啊?这皇帝之位,那可是天下最要紧的差事,怎么能当成副业来对待呢?”

而此时的朱棣呢,他刚刚成婚不久,正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之中。突然被老爹这么狠狠地瞪了一眼,他的内心那叫一个委屈啊。他心里直犯嘀咕:

“爹啊,我和王妃平日里都是本本分分、规规矩矩的啊,我们可从来没有不务正业过。谁知道这后代子孙们居然就变异成这样了呢?这也不能怪我啊。”

朱棣站在那里,低着头,脸上露出了无奈又委屈的神情,双脚还不自觉地挪动了两下,仿佛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躲开老爹那充满质问的眼神。

朱棣的双手也紧紧地攥着衣角,心里头暗暗祈祷着老爹能快点消消气,他不想挨鞋底子。

【朱橚,生于 1361 年,卒于 1425 年,他乃是明太祖朱元璋那众多皇子中的第五子,更是与明成祖朱棣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在那风云变幻、龙争虎斗的皇室之中,朱橚自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

他仿佛天生就对知识有着一种独特的渴望,聪慧好学的他,每日都沉浸在经史子集的海洋里,对各类学问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天文地理,他都能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朱元璋看着这个聪慧过人的儿子,心中满是喜爱,时常在朝堂之上对朱橚的才华赞不绝口,在众多皇子中,朱橚无疑是那最耀眼的存在之一。

洪武三年,也就是 1370 年,年仅九岁的朱橚便被朱元璋封为吴王。这一封号,代表着无上的荣耀与尊贵,也预示着朱橚在皇室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朱橚并未因这过早到来的殊荣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时光荏苒,到了洪武十一年,即 1378 年,朱橚的命运又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他被改封为周王,并被安排就藩开封。

开封,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当时乃是繁华之地,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民生问题。

当朱橚踏上开封这片土地时,他立刻被民间百姓的生活状况所触动。街头巷尾,有许多百姓因疾病缠身而痛苦不堪,却因缺乏有效的医药治疗而只能默默忍受。

朱橚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他深知作为一方藩王,自己肩负着改善民生、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重任。

而他自小便对医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时,这份兴趣更是化作了一股强大的动力,驱使他要为百姓编着一本实用的医药书籍。

于是,朱橚开始了一场浩大的医药研究工程。他首先广泛搜集药方,派出王府的差役四处打听,无论是民间的祖传秘方,还是医馆的常用药方,他都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