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东汉,张衡
“今日所盘点者,乃东汉之杰出人物——张衡。其以非凡之才华与创造力,独力创制出可预测地震之神奇仪器——地动仪,遂成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之耀眼明星。”金榜声音悠长空灵。
大秦
金銮殿内,气氛略显凝重。始皇高坐于龙椅之上,眼神深邃而威严。当听到金榜提及可预测地动之事时,那原本古井无波的眼眸瞬间闪过一抹亮光。
这抹亮光中,藏着难以抑制的渴望。他虽已觅得长生之法,拥有无尽岁月,可对世间新奇有用之物,仍有着强烈的探寻之心。
预测地动的仪器,在他眼中,不仅仅是一件神奇的器物,更是掌控天下、保大秦万世安稳的关键助力。
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紧紧锁住金榜之处,仿佛要将关于地动仪的每一个字都烙印在心底。那亮光愈发炽热,其中夹杂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若真有此神器,必想尽办法将其收入大秦。”始皇喃喃自语,声音虽轻,却透着无上的霸气。他脑海中已然浮现出,有了这能预测地动的仪器,大秦可提前防范天灾,百姓免受苦难,大秦江山更加稳固的美好景象。
嬴政端坐在华丽的王座之上,灼灼的目光犹如实质般,紧紧地盯着下方站着的墨家子弟。那目光中,既有对未知事物的强烈好奇,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墨家巨子站在殿中,后背已然被冷汗浸湿。嬴政的注视让他如芒在背,每一秒都仿佛无比漫长。
他微微低头,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但语气仍不自觉地带着一丝艰难:“陛下,此等物件构造精妙复杂,必须得先知晓其原理,才有可能制出。”
嬴政微微皱眉,双手紧握王座扶手,沉声道:“既是如此,朕便给你们时间。若能成功,墨家可得朕重重赏赐”
墨家巨子心中一凛,赶忙跪地叩首:“陛下放心,墨家必定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所托。”
退下后,墨家巨子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回到墨家驻地,他立刻召集一众弟子,神色凝重地说明情况。弟子们虽面露难色,但墨家向来重承诺、守大义,众人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他们明白,此次任务艰巨,可若能完成,不仅能为墨家带来生机,或许还能改变天下格局,于是纷纷埋头投入研究之中,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 。
大汉
未央宫
作为一代雄主的刘彻,他那敏锐的洞察力让他瞬间意识到这个神秘仪器对他的大汉王朝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帮助。此刻,他满心期待着金榜能够详细地描述出这个东西的制作方法。
“金榜啊,快快给朕道来!”刘彻迫不及待地喊道。
大唐
李世民的眼中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猛地转过头,凝视着长孙无忌,急切地问道:“辅机啊,如今这个地动仪是否还存在呢?它是否还能正常使用呢?”
长孙无忌面露难色,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艰难地开口回答道:“陛下,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知晓如何使用这个地动仪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张衡,生于公元 78 年,卒于公元 139 年,字平子,是东汉时期着名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家乡是南阳西鄂,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
张衡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然而到了他这一代,家境却逐渐衰落。尽管如此,家庭中浓厚的文化氛围仍然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自幼,张衡就对知识充满了强烈的渴望,他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各种经史百家的着作。
青年时期,张衡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前往当时的文化中心——洛阳求学。在太学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学问、交流思想,相互启发。
这段求学经历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张衡的学识,还开阔了他的视野,培养了他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张衡一生的成就斐然。在天文学上,他着有《灵宪》,系统阐述了天地的生成、宇宙的结构等重要理论,对后世天文学研究影响深远。
他制作的水运浑象仪,利用水力驱动,能准确模拟天体的运行,让人们直观了解天体的运动规律。
在地震学的广袤领域中,张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所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不仅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更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里程碑。
这架地动仪以精铜铸就,其外形恰似一只酒樽,古朴而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