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北齐,高长恭

“今天要盘点的人物,说起来还真是和唐太宗李世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层联系,竟然是通过他的长孙皇后牵起来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兰陵王高长恭!

大家都知道,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来自渤海高氏,可又有多少人知道,高士廉实际上算是北齐的宗室呢?

高士廉的祖父清河王高岳,可是神武帝高欢的堂弟哦!再看看高士廉的父亲高劢,他和兰陵王高长恭可是堂兄弟!这么一算下来,按照辈分,长孙无忌得管兰陵王叫舅舅呢!”

金榜的语气悠悠的,仿佛在讲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唐

贞观年间

李世民听到这话,转头看向正在心里疯狂算辈分的长孙无忌,满脸好奇地问道:“辅机,这是真的吗?”

长孙无忌在心里快速地捋了一遍关系,然后肯定地点点头,回答道:“没错,是要叫舅舅没错。”

至于为什么说这和李世民有关系,那自然是因为李世民娶了长孙皇后!如此一来,李世民是可以跟着长孙无忌一起,称呼兰陵王为舅舅的!

“那今天金榜盘点的人物那就是兰陵王了?”李世民语气肯定的说道。

果然,金榜缓缓发光将兰陵王高长恭的名字放了出来,连带着的还有他的生平。

【兰陵王高长恭,名肃,字长恭,乃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也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宗室和将领。

高长恭生得一副好相貌,容貌柔美,内心却十分刚强,其音容笑貌更是兼美。只可惜,由于他母亲的地位较为卑微,导致他早年在北齐皇室中的处境颇为尴尬,并不起眼。

然而,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高长恭虽然在宫廷中地位不高,但在军事方面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和才能。

彼时,北齐正面临着北周等势力的军事威胁,国家形势岌岌可危。高长恭见状,毅然决然地投身军旅,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守护北齐的疆土。

在战场上,高长恭表现得异常勇猛,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毫不畏惧敌人的刀枪箭矢。他的英勇无畏和卓越指挥才能,为保卫北齐的疆土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在众多战役中,邙山之战无疑是最为着名的一场。公元 564 年,北周军队大举进攻洛阳,北齐的援军迅速赶到。

高长恭率领着仅仅五百名骑兵,如同一股旋风般冲入了北周军队的包围圈。为了震慑敌人,他特意戴上了一副狰狞的面具,因为他那过于柔美的面容,恐怕难以对敌人产生足够的威慑力。

就这样,高长恭戴着面具,率领着他的骑兵部队,一路杀进杀出,如入无人之境,最终成功抵达了洛阳城下。

城内的守军们一开始都不敢轻易打开城门,他们对城外的情况心存疑虑,担心这可能是敌人的诡计。然而,当高长恭毫不犹豫地摘下面具时,守军们终于认出了他。

高长恭的面容如雕刻般俊美,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果敢。守军们立刻认出了这位英勇的将领,他们的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守军们毫不犹豫地打开城门,与高长恭率领的军队一同夹击北周的军队。北周的军队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情况,他们被打得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高长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的勇猛和智谋让北周的军队望风披靡,最终大败而逃。

这场战役的胜利让高长恭的声名远扬,人们对他的英勇事迹赞不绝口。而“兰陵王入阵曲”也因此诞生,这首激昂的战歌在士兵们中间广为传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

高长恭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成就,不断得到升迁。他先后担任了多个重要的官职,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兵权,成为了北齐的支柱将领。

然而,高长恭的威名也引起了北齐后主高纬的猜忌。高纬担心高长恭的权力过大,会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

高长恭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为了自保,他曾经故意收受贿赂,以此来玷污自己的名声。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无法消除高纬的疑虑。

有一次,高纬与高长恭谈论起邙山之战。高长恭感慨地说:“家事亲切,不觉遂然。”他的本意是表达对国家战事的关切,但这句话却被高纬误解为高长恭有僭越之心。

公元573年,高纬终于下定决心,派人给高长恭送去了一杯毒酒。高长恭明白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他悲愤交加,最终毅然决然地喝下了那杯毒酒,结束了自己年仅三十三岁的生命。

兰陵王高长恭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如流星般璀璨夺目。

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令人赞叹不已,为北齐抵御外敌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宫廷斗争的漩涡中,他却显得如此无力,最终无法自保。

他的悲剧结局,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那个动荡不安、权力斗争残酷的时代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