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靖难之役

明落之玺 橘外者 2714 字 1个月前

燕王府大堂之中,烛焰于岑寂里瑟瑟摇曳,昏黄的光晕在斑驳的壁上肆意跃动,像在为那即将来临的萧杀风云而起舞。朱棣双手负于身后,掌心满是因紧张与忧思沁出的薄汗。他眉头深锁,于厅内来回踱步,步履急促而沉重,每一步都仿若踏在自己紧绷的心弦之上。

自儿子们被朱允炆扣为人质,他的生活便陷入了无边的煎熬。每至夜深,他总是辗转反侧,难以成寐,脑海中不断浮现儿子们或遭逢的种种险境。白日里,亦是食不知味,心神不宁。时光仿若被无限拉长,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令他备受折磨。

恰在此时,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骤然响起。朱棣猛地顿住脚步,整个人犹如一头机警的猎豹,紧紧凝视着门口,那目光仿若能穿透木门,提前洞悉门外之人的身形。待儿子们那熟悉的轮廓映入眼帘,他先是一怔,身躯僵立原地,似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中仍在思忖这是否只是自己日思夜想而生的幻景。旋即,狂喜如汹涌的浪潮涌上面庞,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随时都可能夺眶而出。

“我儿终于归来了!”朱棣大步流星地迎上前去,那急切的步伐似要踏破地面。他张开有力的臂膀,将儿子们紧紧拥入怀中,抱得那般用力,仿佛要将他们融入自己的骨血,生怕这只是一场随时会消散的美梦。

待激动的情绪稍作平复,朱棣携着儿子们,与姚广孝等一众心腹,围坐在摆满军事舆图的长案旁。军事舆图之上,山川、河流、关隘等关键标识清晰可见,密密麻麻的符号与线条,仿若一场即将启幕的宏大战事的预演。

朱高煦满脸兴奋,“腾”地站起身来,双手紧握成拳,手臂上的青筋因激动而微微隆起。他的声音因兴奋与急切而微微发颤:“父亲,我们是不是可以举兵了?这些年,我们在朱允炆的猜忌与压迫之下,处处隐忍,活得小心翼翼,受尽了屈辱。如今,正是反击之时!儿臣早已盼着能在沙场上纵横驰骋,大干一番,杀他个片甲不留,出出这口憋了许久的恶气!”

朱棣目光如炬,神色坚毅,挺直腰杆,从容起身,身姿恰似苍松,傲然而立。其眸中透着视死如归的决绝,仿若已将生死抛诸脑后,沉声道:“诚然!朱允炆这竖子,行事悖逆人伦,不仁不义。既然他已挥起屠刀,欲将我们赶尽杀绝,我们岂可视若无睹,坐以待毙,任其屠戮?湘王朱柏自焚而死,此乃上天赐给我的起兵之机。届时,我便以‘清君侧’之名举义,务必使天下人皆知,我们是为正义而战,为匡复大明正统之序,为使天下百姓皆能享太平安稳生活而战!如此,我亦不会背负谋逆叛变的千古骂名。”

姚广孝面上笑意浅淡,微微点头,眼中敬意尽显,恭谨而语:“王爷这一段时日,忍辱负重,佯作疯癫之态,骗过众人耳目,为我等起兵争得极为关键的筹备时机。如今,三位小王爷安然归来,王爷自此再无牵挂。当下,我军粮草储备充足,兵器锻造精良,士卒们久经刻苦操练,已然训练有素,军纪严整。万事皆已就绪,只待王爷一声令下,我等便可即刻奔赴疆场,奋勇拼杀,一往无前 。”

夜阑人静,明月高悬于浩渺夜空,清冷而皎洁的光辉倾洒而下,为整座北平城覆上一层银纱。朱棣独上王府高楼,凭栏伫立,俯瞰着城中的万家灯火。微风徐徐拂过,裹挟着丝丝凉意,城中灯火在风中闪烁摇曳,恰似繁星自天而降。他静静地凝视着这片挚爱之地,心中暗自起誓:这江山,他志在必得。纵使前路荆棘丛生,遍布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他亦毫无惧色。为了心中的抱负与理想,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荣耀,更为了实现心中太平盛世的宏伟蓝图,他将奋勇前行,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亦绝不退缩分毫。

言罢,朱棣身姿挺拔,迈着沉稳且坚定有力的步伐,阔步迈入密室之中。密室之内,一座巨大的沙盘摆于中央,其上山川河流蜿蜒曲折、纵横交错,城池关隘星罗棋布,将天下山川地势清晰详尽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朱棣眉头紧锁,神色凝重,整个人沉浸在对局势的深度思索之中。只见他微微俯身,手指沿着地图上蜿蜒的河流徐徐滑动,目光锐利如鹰隼,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之地,仿佛要从这沙盘之中寻得破局的关键所在。

“诸位,”朱棣挺直身躯,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朗声道,“我们此番所要抗衡的,绝非寻常之人,而是坐拥四海、掌控天下的建文帝。现今朝廷兵力强盛,良将云集,粮草储备亦是十分充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我们虽已厉兵秣马、筹备良久,但与朝廷相比,实力悬殊仍旧显着。这起兵之路,必定荆棘丛生、漫长而艰辛,大家可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朱棣的声音低沉而厚重,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与气魄,在密室中久久回荡,震人心弦 。

一位身形魁梧壮硕的将领,阔步向前,动作干脆利落地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如洪钟,掷地有声:“王爷!我们甘愿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哪怕拼却这条性命,也定要辅佐您成就千秋大业!”他的双眸之中,闪烁着炽热的忠诚之光与无畏的昂扬斗志,恰似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不仅照亮了这略显昏暗的密室,更如同一把火种,瞬间点燃了在场众人心中的满腔热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