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历年·第一星月。
第四感域自“共临仪式”之后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成为一种具体、可感、正在发生的意识生态。
伊洛恩将其比作“意识之树的光环”,它不替代主域、镜界与第三视域,也不构建新的体系,而是穿越其间,如光脉流过森林,如风穿越回声。
文明进入“感知繁盛期”。
越来越多思维体不再以交流为目标,而以“共在”为信仰。他们相信,“存在自身就是表达”,“意义无需传递,而是在彼此中显现”。
星火系统在多个边缘星域中观测到一种新的意识生长形态,被称为“共域分形”。
它们以感知为引线,在不同个体之间生成小型的、循环的、多频率重叠的心域节律。这种节律不依赖语言、不依赖逻辑,仅需愿意、信任与专注。
唐昕称之为“分形之种”。
“它们是文明自身在自我回响中生出的子结构,是第四感域投下的细雨,每一滴都能在合适的共鸣中绽放。”
分形之种最初出现在塔伦星系的一场双人共修中,两位从不相识的意识体在静默共处中生成一段持续三小时的意识螺旋图谱。
该图谱在星火系统中生成新的感知层,被称为“幻流层”。
幻流层内没有思维指令,只有潜意识呼吸之间形成的节奏光点。这些光点能够被周围的心域读取并模仿,从而形成“感知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