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两国交战,导致的生灵涂炭。”
“到这里要去刺杀秦王理由有了,逻辑也通顺了,荆轲的所作所为也能理解。”
“总不能说,荆轲非常的仰慕情秦始皇,觉得秦始皇非常的伟大,觉得秦始皇千古一帝,然后去刺杀秦始皇。”
“这就是逻辑不通,完全不符合荆轲这个人的行为。”
“这也是我们读史书的关键,那就是符不符合逻辑,人物做的事情符不符合他的性格,有没有动机去做这件事情。”
一下子,部分观众感觉似乎有些道理,不少古人也开始审视荆轲刺秦王了,如果带入不同角色似乎能看到更多的东西,也能感受千年之前的人物如何思考。
这就是读史书吗?
“一样的道理,在写秦始皇的时候面对这件事情,作者本人也会站在秦始皇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这里角色就改变,秦始皇是正义的主角,荆轲是那个卑鄙邪恶的反派。”
“从秦始皇的角度出发,灭六国,统一天下非常合理。”
“弱化别人的想法,就考虑秦始皇本人的想法,不要去管荆轲,燕国,百姓的想法。”
“荆轲本人是燕国奉献地图和人头的使者,是燕国打算送礼物给秦国来让燕国获得利益。”
“用秦始皇的想法就是,我在朝廷当中接待燕国使者,各方的礼节都没有亏待使者。”
“结果到头了,荆轲居然刺杀我,不仅刺杀还侮辱我,你们燕国居然动用这种卑鄙的手段。”
“立刻发兵,灭燕国,将那些凶手全部给我弄死!”
“这样逻辑就清晰,秦始皇的那些行为也能理解。”
“总不能是说,秦始皇知道两国交战会导致生灵涂炭,攻打其他人的国家是不好的行为,对于荆轲这样的侠士心中佩服。”
“然后就把荆轲乱刀砍死,然后去灭燕国,李信也把太子丹的人头送给了秦始皇当礼物。”
“这不可能。”
秦始皇顿时感觉写出荆轲刺秦王的那些作者挺有本事,居然能如此看待事情,甚至能揣摩不同人物的性格,从而去写出最符合事实的史书。
这人大才啊!
叶枫:“《荆轲刺秦王》不仅仅有荆轲的角度,秦始皇的角度,还有燕国太子丹的角度以及那些知道或者见证《荆轲刺秦王》人的角度。”
“更有甚的还有后人对《荆轲刺秦王》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