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打天下突出一个字 "打"

叶枫颔首,道:“有道理,其实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从自身的阶级出发,不要陷入宏观叙事的困境之中。”

“实事求是从自身角度出发,现实一点没有关系,历史人物对自身所在的阶级不好,就可以骂他。”

“不需要关心太多的事情,先关心自己能不能活好。”

“秦末是精彩绝伦的时代,各路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时代的一缕尘灰落在普通人头上就是巍峨的泰山。”

“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叶枫看着观众,道:“我们想一想,一开始刘邦身边只有萧何等人。”

”张良后面加入刘邦,韩信一开始是项羽的兵,后面跑路了,来投靠刘邦了。”

“我们都说刘邦很有魅力,魅力如何体现就是懂得你想要什么,刘邦就给你什么。”

“你帮刘邦做事情,事情做好了,刘邦立刻给你奖赏,封官,给你想要的东西。”

“事情搞砸了,刘邦也懂得分析原因,体谅你的辛苦。”

“比如樊哙,史书记载他一个人先登了八次,古代四大军功先登,陷阵,斩将,夺旗。”

“樊哙有八次先登不得了,刘邦封赏的时候会直接将每一个人的功劳说出来,给予相应的奖赏。”

“刘邦记得住你的付出,让你感受到重视和努力可以得到回报。”

“你替项羽做事,事情办好了,项羽只是嘴上奖励一番,官不给,办砸了有性命之忧。”

“韩信在评价项羽,道:“项羽时常关心士兵和百姓的生活,和士兵同苦,看到士兵受伤都会感同身受流泪。”

“人格魅力不错,但也就这点魅力,项羽可以和士兵同苦,却不愿意将手中的权利赏给有功之人。”

“每一次奖赏都要将令牌放在手中蹂躏,舍不得给有功之人。”

“为人骄傲自大,不懂士兵想要什么。”

“我们不要带入项羽和刘邦这种人物,我们带入士兵和军官,拼命打仗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奖赏当官吗?”

“项羽同苦有屁用啊!”

观众心想,项羽同苦难道会和士兵一起吃,一起住,待遇一样吗?

开什么玩笑。

“士兵最想要的就是赏罚分明,有功就要赏,要不然士兵这么努力干嘛?”

“刘邦就截然不同了,对于有功之人该赏就赏,丝毫不磨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