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听到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从上邽逃到平凉,自称皇帝,心中顿时燃起了一股怒火。
他决定率兵攻打赫连定,一雪前耻。
于是,他带着三天的军粮,率兵出发了。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赫连定早已经设下了埋伏等待着他。
魏军一进入埋伏圈,就遭到了夏兵的猛烈攻击。
奚斤措手不及,被夏兵活捉。
同时被捉的还有将军娥清、刘拔等人。他们被夏兵押着,走向了未知的命运。
太仆邱堆运送辎重到安定,听说奚斤等人被俘的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
他知道自己不是夏兵的对手,如果继续前行,只会落得和奚斤一样的下场。
于是,他果断地丢弃了辎重,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长安。
他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恐惧,不知道该如何向拓跋焘交代这次的失败。
而长安城内,也因为这次的失败而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人们纷纷议论着魏军的败绩和夏国的强势,担心着未来的命运。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担忧和议论,都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魏军败了,奚斤被俘,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无法挽回的现实。
赫连定趁胜进逼,一路势如破竹,邱堆见状,心中大惊。
他知道自己不是赫连定的对手,再守下去也是徒劳,于是又弃城逃到蒲阪。
消息传到平城,魏主拓跋焘闻言大怒。
他立刻命令安颉:“你速去斩了邱堆,代替他统领部众,抵御夏兵!”
安颉领命而去,心中也暗自庆幸,自己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了。
拓跋焘坐在御座上,眉头紧锁。
小主,
他本想亲自督军出征,但这时又有消息传来,说柔然侵犯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拓跋焘权衡利弊,决定先攻打柔然,于是星夜兼程向北进发,直达栗水。
柔然酋长大檀根本没想到魏军会来得这么快,他来不及抵御,只能自毁庐舍,慌忙向西逃跑。
部落四散,哭喊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乱成一片。
魏军分兵搜捕讨伐,俘获了很多柔然人。
他们进至涿邪山,害怕有埋伏,就率军南归。
这一战,魏军大获全胜,柔然一蹶不振。
大檀逃回部落,愤恨忧郁而死。
他的儿子吴提继位,号称敕连可汗。
吴提也自知国家衰弱,不是魏军的对手,于是派人到平城朝贡,向魏国乞求和平。
拓跋焘坐在御座上,看着柔然的使者,心中暗自得意。
他得到喘息的机会就休息,同意柔然作为北方的藩属国。
这样,北方就算征服了。
他心想:“这下我可以安心地对付南方的宋国了。”
在此之前,宋国的刘义隆已经继位。
他曾派遣使者到魏国修好,魏国也派遣使者回访。
两国之间本来相安无事,但刘义隆却一直对河南地区耿耿于怀。
等到拓跋焘将要攻打柔然时,正好魏国的使者从北方回来。
他转达了宋国国君的话:“请魏国归还河南地区,否则宋国就要发兵攻取。”
拓跋焘听完大笑:“宋国不过是个小国,能有什么作为?
我如果不先消灭柔然,就会腹背受敌了。
今天北伐,以后南征也不迟!”
旁边的崔浩也附和道:“陛下英明!
柔然是我魏国的心腹之患,必须先除之而后快。
至于宋国,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拓跋焘点了点头,决定北伐柔然。
他率领大军出征,果然成功征服了柔然。
凯旋归来后,他加授崔浩为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
凡是遇到军国大事,必须先咨询崔浩,然后才施行。
崔浩得意洋洋地走在平城的街道上,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拓跋焘的得力助手,未来前途一片光明。
而此时的宋国,刘义隆听到魏国北伐柔然成功的消息后,心中暗自焦急。
他明白,魏国一旦腾出手来,就会对宋国发动进攻。
他必须尽快想办法应对这个局面,同时设法收回河南。
想知道宋主刘义隆怎样应对拓跋焘,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