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湛和徐湛之听了,面露惭色,他们知道沈庆之说的是实话,但却不知道如何反驳。
宋主却大笑一声,似乎并不在意沈庆之的话,作罢了这个话题。
太子劭和护军将军萧思话也上奏说不宜出师,他们列举了许多理由,但宋主始终不信。
他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充分,而且魏国内部也出现了问题,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又有一日,宋主接到了魏主的来信,信中字字讥讽,让宋主更加恼怒。
他觉得自己被魏主看不起,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这时,又传来消息说魏臣崔浩得罪被诛,魏廷少了一个谋士。
宋主听了这个消息,越觉得有机可乘。
他心想:“崔浩是魏国的智囊,现在他死了,魏国肯定会有所动荡。
这正是我出兵的好时机。”
于是,宋主毅然决定下诏北征。
小主,
他特加授王玄谟为宁朔将军,令他偕同步兵校尉沈庆之、谘议参军申坦,率水军入河,归青、冀二州刺史萧斌调度。
这个消息一出,朝廷上下一片哗然。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宋主已经下定决心,不容置疑。
新任太子左卫帅臧质、骁骑将军王方回也被派出了兵,他们出兵许、洛,准备与魏军一决高下。
徐州刺史武陵王骏、豫州刺史南平王铄也各率部众出发,东西并进,形成夹击之势。
梁、秦二州刺史刘秀之则负责西巡汧、陇,以防魏军从西路偷袭。
太尉江夏王义恭则出驻彭城,节制各军,确保整个北伐行动的顺利进行。
一旦决定大规模北伐,军需物资的运输任务就非常繁重。
国库本来就没什么积蓄,宋朝皇帝不得不拼尽全力去搜刮钱财。
他下令所有王公贵族、妃嫔以及朝廷官员、地方长官,都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捐献,以支援军费。
这个命令一发布,很多人都愁眉不展,他们虽然想为国家出一份力,但自己的家底也并不富裕。
然而,宋朝皇帝并不满足于之前的搜刮。
他又全面调查了扬、徐、兖、江四个州的百姓家庭财产,规定家里财产超过五十万的,要强行借走十分之一;
和尚尼姑如果有二十万积蓄的,也要借走四分之一。
说是等军事行动结束了才归还。
这个命令让许多百姓都满腹牢骚。
他们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当,就这样被借走了,心里非常不舒服。
除了搜刮百姓的钱财,宋朝皇帝还担心兵力不够,于是就把青、冀、徐、豫、兖等几个州的壮丁都征召来,编入军队。
他下令,如果有骑马射箭技术好,或者武艺高强的壮士,先给他们重重的赏赐,然后再任命他们当兵官。
这个命令让许多壮士都跃跃欲试,他们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为国家出力了。
一时间,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
八方搜罗兵力、物资不遗余力。
有人不禁感叹:“这是何苦呢?为了北伐魏国,竟然要把整个国家都折腾个遍。”
然而,宋主却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觉得自己是在为国家的未来着想,是在为民族的荣耀而战。
建武司马申元吉带着一支精兵奔向了碻磝。
魏刺史王买德一听宋军来了,吓得弃城向北逃跑。
他知道自己不是宋军的对手,所以选择逃跑来保全性命。
将军崔猛也带着兵投奔了安乐。
他原本是魏军的一员猛将,但看到魏国内部动荡不安,再加上宋军来势汹汹,他觉得自己留在魏国已经没有前途了。
于是,他选择投奔安乐,寻求新的出路。
魏刺史张淮之也弃城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