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之所以毅然决然地将原缅甸地区选定为其下属发展区域,并且更名为秦国,执行人种更换计划。背后的缘由可远不止后世该地区电诈活动猖獗这一简单因素。
原来的缅甸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国度,由于曾经遭受过长时间的殖民统治,致使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的争斗更是异常激烈。
这种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即便是到了 21 世纪,依然犹如一道深深的沟壑始终未能找到妥善的解决之法。
许大茂的秦国为了避免日后国内因民族纷争而产生无谓的消耗与损耗,进而推动政治局势的长治久安,许大茂与其麾下精心实施的“更换人种”的计划。
此计划的核心要义在于,唯有通过逐步更替原有主体民族,引入那些更为爱好和平、亲善友好的民族,并使其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占据主导地位,方能从根本上化解长期困扰该国的民族难题,同时也能极大的方便许大茂对这片土地的有效治理与掌控。
?缅甸这个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单从其所占土地面积以及接壤情况来看,它地处中南半岛的西北部尽头。
该国北部及东北部区域,分别同中国的西藏自治区以及云南省紧密相连;东南部则与老挝、泰国毗邻而居;不仅如此,由于许大茂下属通过金钱手段不断向外扩张所获得的领土范围,如今缅甸还与越南的边境接壤;再看西北部方向,这里直接面对着印度东北部以及孟加拉国;而在正南方向经过从泰国成功购得的土地之后,又实现了与马来西亚的相接。
这样独特且复杂的地理位置布局,如果能够长期确保自身在军事力量方面处于领先水平,那么和周边各国之间一旦出现地域边境争议等相关问题时,缅甸便有可能以边境事宜作为切入点,从而参与到其中任意一国的事务当中去。
值得一提的是缅甸境内地形多样,尤其是其北部地区,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横断山脉犹如天然屏障一般,有效地阻挡住了来自亚洲内陆的寒冷空气。
与此同时每逢夏季来临之际,源自印度洋那温暖湿润的气流却能够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进而在此形成了非常有利于农业蓬勃发展的绝佳气候条件。
缅甸的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产物包括大米、玉米、花生,以及香蕉、棕榈和各类水果等。此外畜牧业和渔业也是其经济的支柱之一,也就说缅甸还可以成为粮仓,这是陆地上的优势。
就缅甸所处的国际海洋区域而言,其地理位置也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使之成为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一座至关重要的桥梁纽带。
秦国通过向英国购置,成功获得了安达曼群岛以及尼克巴群岛。这两座岛屿连同它们周边的附属小岛,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高悬于马六甲海峡之上,随时都有可能斩断由马六甲海峡通往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海上航线以及能源供给通道。